当前位置:1688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回大明摄政> 第932章 洗脑严嵩

第932章 洗脑严嵩

  “说说看你其它的想法吧。”

  李举脸上恢复了笑容,继续问道。

  “其它的想法......”

  严嵩沉默,这都看到世界底层的黑暗面了还不够,还要我看到啥?

  难不成要看到隐藏在盛世下的人间炼狱?

  见严嵩还是没有明白自己想要他说什么李举缓缓开口为其解惑。

  “这里的土地很贫瘠,还有不少地方有结板的情况。”

  “县城总共有三条较大的溪流分支,但水源并不算充沛。”

  “当地拥有自己土地的百姓实际不到三成,且大部分仅仅依靠那点土地并不能养活自己。”

  “西部有群山但由于百姓们对柴火的需要一直以来都是光秃秃的导致一些手头稍微富裕想要养些牲畜的百姓也不敢轻易尝试,因为没有给牲畜吃的料草来源,也没有有经验的兽医养殖风险太大。”

  “......”

  李举一一开口,点出最近一段日子在该不知名小县城的所见所闻,随即看向严嵩。

  “这些,是目前该县存在的一些较为明确的实际问题,那如果是让惟中当该县的县令,惟中兄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我?”

  严嵩没想到李举要问他的居然都是一些实际上存在且普遍的问题,这让他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诚然,这些地方这些事物在近期他都和李举去亲自看过、感受过,甚至那所谓结板、贫瘠的土地他还亲自开垦过,这就是他手上水泡的主要来源。

  可即便都是亲自感受过的,当李举问起时他还以哑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些问题。

  其实也不怪他,因为读书人嘛更喜欢搞点感性的东西,像严嵩这种能透过泛大空的所谓民间疾苦真正去解析观察那些地头蛇的恶行的都算是少数中的少数,让其转变性子去看实际的整务实的分析民间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对于现阶段虽然已经开始融入镇国一系,但思维模式上还是原本那套儒生思想的严嵩而言,属实是太严格了些。

  这方面,根本不在他原先的观察范围之内,甚至都不在他认知的注意点当中。

  “没有想过这些?”

  面对李举的提问,严嵩沉默的。

  “没事的,在刚进西山刚跟着恩师学习的时候,吾也根本注意不到这些,惟中兄你能在这些时日的观察之中看穿许多真相其实已经很强了。”李举安慰道。

  “现在的大部分读书人读书,只是读书,似乎天下所有的东西都能从书中找到,原本吾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后来吾跟着恩师学习后才明白,道不在书本中,而在脚下。”

  李举用手指指了指地上。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知行合一,方为正道。”

  “知行合一?”

  严嵩看向李举,这个词他显然不是第一次听说,作为镇国府新学的核心思想之一,传播的还是相当之广的。

  毕竟当年小王圣人舌战群儒最后一招“子不语怪力乱神”让一众大儒哑口无言的时候,这知行合一便已经在读书人的圈子中传递开了。

  “对,知行合一,只有和实际相结合你学习的知识才真正属于你能为你所用。”

  “不然如果只是死盯着书本,那你只是知识的......”

  “额。”

  “搬运工。”

  李举想了想,决定用蔚王殿下的话解释道。

  “知识的搬运工?”

  “对,想要成事,就不能只依托书本。”

  “我们要将眼界跳出来,书中记载的知识在如今的时代真的还行得通吗?现在遇到的问题真的能依靠书本解决吗?”

  “这一切都要人亲身实践方能得出答案。”

  “在现实中,我们能发现刚刚说的各种问题,知道现在实际面临的困难在哪。”

  “而书本学习的知识,可能给我们提供解决的思路,为我们解决实际面临的困难提供方法论。”

  “读书人不能读死书,不然会变成只会对着书本照本宣科、纸上谈兵的腐儒。”

  “读书人也不能完全不读书,不然即便你有一颗成才的心,为生灵立命的志向,没有知识储备的你也将无从下手。”

  “我们书院的校训是:为大明服务,而为大明服务最好的方法论便是‘知行合一’。”

  不知不觉之中,李举已经从给严嵩引导此次出行他们实际需要的思维方式和应该摸索的方向变成了传递镇国精神发展文化内涵。

  不得不说,现在的李举很有书院老大哥的样,作为镇国书院一代目弟子,他很自然就开始传递镇国精神比特么西方的传教士还要特么专业自然。

  没办法,谁让人是在最低谷的时候被朱厚炜拐走然后打包丢给王守仁那个大魅魔的呢?

  作为最早接受新思想洗脑的李举,自然也就是最忠诚的新思想拥护者,那可不得有机会就跟外人传递新思想让他们争做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