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688小说网>书库>武侠仙侠>泼刀行> 第666章 王家寻凶

第666章 王家寻凶

>   他很识趣,知道李衍给钱,就是要他离开的意思。

  反正这活轻松又挣钱,他也不想多生事端。

  至于李衍是打家劫舍,还是杀人放火,事后他都会装糊涂。

  在其走后,李衍便闪进暗巷安心等待。

  这次出来的,唯有他一人。

  毕竟这天津卫人口众多,单人反倒更方便。

  没多久,天色便彻底暗了下来。

  整条街上除了一间酒肆还亮着烛火,剩下的都已关门。

  李衍躲在暗巷中,左手掐诀,小指一挑,几枚刍灵纸人便从腰间飞出,围绕着他旋转,随着《北帝玄水遁》咒法念诵,周围忽起阴风,他的身影也迅速消失。

  一阵风在夜色中吹过,李衍已站在了王家院墙上。

  他压低了身子,向下观望。

  这王家虽非豪门大户,倒也是三进三出的规整四合院。

  青瓦门楼上雕着“敦睦邻里”四字,影壁前摆着青花鱼缸,里头几尾红狮子头正欢快的游来游去,显出几分雅致。

  灵堂设在前院,棺材上盖着万字不断头锦衾。

  三个披麻戴孝的儿女跪在蒲团上,有孝子往火盆里烧着纸钱,旁边还请了个和尚,敲动木鱼,双目微闭,念诵经文。

  看上去,和普通人家办丧事没什么两样。

  然而,李衍却能明显发现问题。

  棺材前方,八仙桌上的倒头饭里插着三根金漆筷子。

  李衍跟王道玄没少办白事,很多规矩也懂。

  这是白事常见习俗,所谓“香烛果品祭亡魂,五谷粮囤与丧盆。五帝赐下倒头饭,三根柱子立中间。”

  倒头饭上插三根筷子,代表天地人三才,象征阳间的饭食已尽。

  但通常来说,倒头饭上的筷子,要缠棉花。

  这东西的禁忌,便是“倒头三炷香,筷子不沾金”。

  稍微懂行的,都不会这么干。

  还有这棺材和八仙桌的布置,不像灵堂,反倒像木版画的阴司判案图。

  而那几个孝子贤孙,脸上也毫无悲伤,全是惊恐与担忧。

  “大哥,你说这事算是过了么?”

  “我哪知道,老爷子已经死了,那些人也该消停了。”

  “就怕他们不讲信用。”

  “不怕,我有安排,等葬了老爷子,咱们一家人就立刻乘船去往江浙,住上几年,等风声过了再回来。”

  “那城里的产业…”

  “这时候了,哪还顾得上这些,反正老爷子留下的不止这些。”

  听着他们的谈话,李衍若有所思。

  这王家果然有问题,他们似乎是被人盯上了?

  想到这儿,李衍立刻掐动阳诀。

  嗅神通和耳神通同时发动,进行感知。

  刚一闻,他便皱起了眉头。

  棺材之内,传来一股难闻的腐臭味。

  这可不是刚死几天的尸体,虽用了石灰和大量香料遮掩,但对他来说,味道还是清晰可辨,还有股浓郁的尿骚味。

  一些久病卧床的老人,长时间尿失禁,才有这味道。

  活死人!

  李衍立刻明白了原因,眼神变得冰冷。

  那老者还阳后,不知觉醒了什么神通,给王家弄来了财富,但肉身年迈,早已腐朽死亡,只能用大量防腐剂。

  这是种绝望的痛苦,看着自己肉身一步步溃烂。

  普通人,怕是早已崩溃自杀。

  那老者能撑五年,估计也是这些“孝子贤孙”的手笔。

  问题是,谁教的他们这些手段?

  就在这时,李衍眉头一皱,看向墙外。

  只见月色下的街道上,三个汉子吊儿郎当,晃着膀子走来。

  领头的矮壮汉子,身上裹着靛蓝粗布短褐,襟口歪斜,露出刺青浪头纹,腰间草绳胡乱系着把乌木烟枪,头戴的六合帽早被油汗浸得发黄。

  李衍路上见过不少,这是津门“锅伙”最典型的装束。

  “锅伙”是津门方言,意思是“同一口锅里吃饭”。

  津门的市井无赖、游民同居伙食,称为“锅伙”。

  天津卫作为漕运枢纽和商贸中心,这些年吸引大量流动人口。

  脚行、苦力、破产农民、逃兵等比比皆是,懒得吃苦受罪,挣那几文钱,便聚众为非作歹,敲诈勒索。

  死皮赖脸又难缠,还好勇斗狠不怕死,就是这帮人的特点。

  咚!

  三人一脚踹开王家大门,晃晃悠悠走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