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0

;像他们家,从他有记忆以来,赵王氏就心心念念想买坊里面的宅子,到现在都没买到。

  甚至因为他们几家的发展都不错,很多人都认为他们这块地方风水好,房价都涨了。

  也有可能是太平日子久了之后,有钱人变多,哄抬了房价。

  赵骅作为亲爹,肯定是想让赵淩多休息的,然后他就在御书房里看到了熟悉的石狮子。

  赵淩一身常服坐在御书房里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对,反正他从七岁开始就时不时这个样子,老大人们都习惯了。

  等比例放大的石狮子嘛。

  等小朝会开完,几个官员还跟赵淩聊了几句。

  赵淩就送他们出去,再回到御书房里,看着顾潥在那儿喝茶吃点心,汇报铁脊关和铁脊县的具体情况。

  最后正事说完了,赵淩喝了口茶吐槽:“凉州那地方的教化是真不行。送来的人当不得大用,换了两批人都一个德行,手把手教了他们,跟他们说的话还当耳旁风,经常自以为聪明做一些无用功。还得是先生您派来的人厉害,几下就把事情给理清楚了。嘿嘿,等过上个三五年,铁脊县一定会变得跟我做出来的模型一样。”

  赵淩说的是实话,也知道是顾潥乐意听到的实话。

  顾潥的心态就是害怕兄弟吃苦,更怕兄弟开路虎。

  窦家得好好发展,给顾潥守好边疆,但不能发展太好,反过头来威胁顾家的统治。

  铁脊县的模型还摆在御书房后头呢,是昨天窦荣带过来的。

  顾潥招呼他跟着:“过来,再跟朕说说。”

  赵淩就跟着过去,给他讲解什么是什么。

  各个区域划分,各种作坊预计产量,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提供的就业岗位,能够养活多少百姓,给朝廷提供多少税赋。

  宫里虽然有最详细的大虞的舆图,但看舆图和看模型完全是两个效果。

  伴随着赵淩的讲解,别说是顾潥,就是跟在边上听着的李公公都听得很清楚明了。

  顾潥一边听,一边问他各种问题,又问他:“让这么多妇人出来做活,家里孩子怎么办?”

  “有托儿所、幼儿园这些帮忙带孩子的地方,等孩子大了就让他们上小学堂,认字明事理,再上职业技术学校,让他们进作坊干活。”

  其实朝中关于开启民智这方面是两个观念,一方面在管理的时候讲愚民,认为比较好骗……好管理;另外一方面,又把教化列入地方官员重要的功绩,表达出朝廷的重视。

  看起来似乎很矛盾,但实际上是一种比较柔和的阶级固化手段。

  读书难道是一件很便宜的事情吗?

  别说赵茂了,就是赵辰、赵缙读书的时候,都得算着点钱买书,月月得赵骅补贴,就知道读书有多贵了。

  想要好的教育资源,还得花更多的钱。

  像赵淩读书的文华殿,那是有钱都进不去的地方。

  知识资源其实是高度垄断在权贵阶层手中的。

  真正的穷苦百姓根本没有机会读书识字,很多人别说是写自己名字,甚至都没个正经大名,一辈子按照排行来叫,或者按照出生日期来起名字,不然就是起个贱名好养活,叫一些狗蛋之类的名字。

  而赵王氏主编的小学教材和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完全是另辟蹊径。

  除了其中涉及到少量官府的告示怎么解读的内容,剩下的教学内容在达官显贵的眼中都是一些低贱的工作。

  让平民百姓中的一部分人掌握一部分基础知识,是为了更好地给达官显贵们服务,让达官显贵们过上更加优渥舒心的生活,而不是和他们争夺资源,分享他们的权力。

  这样的“教化”根本威胁不了固有的社会阶层,但在赵淩看来是一种伟大的开始。

  他没能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哪怕是现在总共就两年的小学堂也不能惠及所有人,只能说做一点是一点。

  反正在顾潥眼中,让妇女参与劳动这件事情,完全没有接受障碍。

  本来能够脱产的女性就是极少数。

  平民百姓家的女性去作坊做工,和下地种田种菜有区别吗?

  富贵人家的女性很多也只是在家从事管理工作而已,并不是真的什么都不干。

  让女性创造更大的价值,在顾潥这个皇帝眼中是件很好的事情。

  他看着眼前铁脊县的模型,目光灼灼:“真想亲自去看看啊。”

  “那就去啊。”赵淩想都没想,“先生要是路上轻车简从,到了铁脊县再摆开仪仗,路上花不了多长时间,也不会花很多钱。”

  要是按照皇帝巡视,沿途修路修行宫,那花销就大了。

  “嘿!还管起朕花销来了!真是你爹的亲儿子。”赵骅这个人,几个儿子女儿不管读书成绩高低,在管账方面是个顶个的能。

  “那~是。”赵淩觉得不管是谁都该出去走走,皇帝更该出去走走,多去看看他统治下的天下,“不过先生您还是过几年再去,咱们把水泥路修上,房子都建起来,现在那边还是一片光秃秃……哦,就这么一小块造好了。”

  顾潥顺着赵淩的手指往模型上看去,内心复杂:“朕怕是看不到了。”

  赵淩不解:“为什么?您不愿意去吗?整个铁脊县都是您掏的钱盖起来的。”<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