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考场

  孙山,郑弘文等五人排着队,旁边洪秀才和黄秀才陪同。

  忽然又响了一声,这是第三炮,也是最后一炮,示意着学生列队,等待入场。

  此时县令带着县丞、县学的教官等人站在考场的入口。

  洪秀才急切地说:“你们排好队,点名入场。”

  不一会儿,就有衙役过来整理队伍,让考生排成两队。陪同考试人员的亲属可以站在一边护着学子。

  黄秀才跟前面的一个人打了声招呼,孙山远远看过去,正是禀保的禀生。

  此时他站在入场口,等待担保学生进场。

  很快就轮到孙山五人,办事人员点名。

  互结的五个学生站在一起,衙役上来搜身。

  由于还是二月份,天气还冷。

  孙山穿的外套要求脱掉,衙役仔细搜查,孙山穿着单衣冻得瑟瑟发抖。

  此县试没有传说中的脱光光,衙役隔着单衣全身上下其手乱摸,直到确定没夹带才放行。

  孙山五人由禀生当场确定本人作保,之后提交“禀保互结亲供单”,领取答题用纸。

  所谓答题用纸,并不是单单白纸,而是内面印有红线的厚纸折本,封面上的姓名栏中需填上本人姓名,祖上三代姓名,以及本人的座号。

  拿到答题用纸后,洪秀才、黄秀才以及作保的禀生不准再进一步,也就是可以回家了。

  孙山五人则由衙役带进县学,等待所有学子检查好入场。

  学子进完考场后,由县令大人亲自到大门上锁并封,也就是说考场不准任何一人进入,直到考完。

  县令领着必要的考试作用人员、学生给孔圣人上香,拜了三拜后,由教谕宣读考场规矩。

  宣读完,考生根据考号,由衙役带领,找到座位。

  等待考题发下来,准备考试。

  考棚是一排一排的木板小房间,一看就是临时搭建的。

  总共三排,每一排只看到前一排的房子后背,所以看不到考生怎样考试,不用相互影响。

  孙山很快找到属于自己的房间,掀开小木板,走了进去。

  房子又矮又窄,非常逼仄。里面放了一张桌子,一张凳子。条件非常简陋,看上去让人皱眉头。

  这一次孙山非常庆幸自己又矮又瘦,躲入考房,活动自如,轻轻松松。

  要是一米八的大个子,嘿嘿,可难受了。

  孙山点起考场提供的蜡烛,快速用布擦拭干净桌椅,免得弄脏答题试卷。

  整理好考房,剩下的只有等待。

  也不知道等了多久,天色大亮。考场上忽然敲了几声,该到发试题的时候了。

  不一会儿,就有人过来发试题了。

  孙山仔细查看一下,有15张试题,若干白纸,

  第一步先检查试题有没有含糊的地方,要是印得不清楚,需要及时禀报,及时换试卷。

  孙山从头到尾检查了一遍,试题完好无损,同时也松了一口气。

  上面的内容跟月考的内容差不多,孙山非常有信心。

  随后拿出所谓的印有红线的“折本”填写好家庭背景资料,这个一定要填写准确无误,要是乱填,还有可能被认为“替考”。

  第一场考的是贴经,也就是考你对四书五经的熟练,只要用心背诵过,一定能答出来。

  上面有一题出自《大学》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要求你填写下一句“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孙山已经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这个当然难不倒他。

  唯一注意的书写要整洁,而且无误。

  孙山先用抄稿纸写一遍答案,再三确定后,重新抄到一开始换取来,印有红线的考试纸。

  15张的试卷,考的题目还是很多。

  但时间也给很多。

  从天亮一刻开始考,到天黑一刻收卷。

  所以孙山一点也不着急,先做一遍,再把答案抄一遍。

  这才能保证答案的准确度以及整洁度。

  上午做好试题,中午衙役会来分发午饭。

  孙山瞄了一眼,劳改犯的午餐都比它丰盛。一碗浓稠的番薯米粥,番薯多米饭少,一碟咸菜。

  爱吃不吃,不吃就放一边。

  孙山不觉得饿,所以没吃,也害怕上茅房。

  虽然可以申报去茅房,但会被做记录。

  如果太优秀,成绩还是过的。如果刚巧有跟你差不多成绩的考生,县令大人会淘汰上茅房的那一位。

  孙山正在认真地抄写答案,这时候县令大人从上面走了下来,一排一排地巡逻。

  偶尔会在考生面前停留。

  孙山也被“光顾”,但丝毫没有压力。这种场面等于被监考老师盯着,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