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宁县视察遇冤案
春日的阳光洒在官道上,一辆朴素的马车缓缓驶向宁县城门。
车帘微掀,露出一张清丽绝伦的脸庞——正是新封的乐安县主沈星瑶。
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封地宁县,她决定亲自前往那里进行考察。
“县主,前面就是宁县地界了。”
秦嬷嬷端坐在车厢内,声音沉稳有力。
这位在睿王府伺候多年的老嬷嬷虽已年过五旬,但腰背挺直,目光如炬,一看便知是练家子。
这一路花费了将近十二天时间。
要知道,他们乘坐的马车速度相对较慢,如果放在现代社会,这段路程可能只需要两天左右的车程就能轻松到达。
沈星瑶轻轻点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那块象征身份的玉佩。
自打被册封为县主,她便觉得肩上担子沉甸甸的。
这宁县虽只是她的食邑之地,但既然受百姓供养,就该为他们做些实事。
“嬷嬷,你说这宁县百姓过得如何?”
沈星瑶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城墙,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秦嬷嬷还未答话,马车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只见十余骑黑衣护卫悄然靠近,为首的男子在马车旁勒住缰绳,低声道:
“禀县主,宁县县丞刘德全已率人在城门外恭候。”
沈星瑶与秦嬷嬷交换了一个眼神。
这些暗卫是周睿渊特意派来保护她的,个个身手不凡,平日里隐在暗处,唯有重要时刻才会现身。
“知道了。”沈星瑶放下车帘,轻叹一声,“这排场未免太大了些。”
果然,马车刚驶近城门,便见一群身着官服的人列队相迎。
为首的县丞刘德全四十出头,圆脸微胖,见马车停下,立刻小跑上前,深深一揖:
“下官宁县县丞刘德全,恭迎宁安县主驾临!”
沈星瑶在秦嬷嬷搀扶下缓步下车,只见城门处张灯结彩,两旁衙役齐声高呼:
“恭迎县主!”这阵仗让她微微蹙眉。
“刘县丞不必多礼。”
沈星瑶声音清冷,“本县主此行只为考察民情,无需如此铺张。”
刘德全脸上堆满笑容:
“县主莅临是宁县百姓的福气,下官岂敢怠慢?”
说着侧身引路,“下官已备好住处,请县主移步歇息。”
一行人穿过县城主街,沈星瑶注意到道路两旁有不少百姓跪地相迎,但多数人脸上并无喜色,反而透着几分惶恐。
更奇怪的是,街道虽然整洁,两侧店铺却门可罗雀,与想象中繁华的县城景象大相径庭。
刘德全将沈星瑶引至一座三进院落。
这院子虽不奢华,但布置精巧,花木扶疏,显然是用了心思的。
“此处是睿王殿下早些日子特意为县主购置的,下官已命人打扫干净,一应物件俱全。”
刘德全谄媚道,“县主若有任何需要,尽管吩咐。”
沈星瑶淡淡点头:
“有劳刘县丞了。今日车马劳顿,本县主需要休息,明日再谈公事。”
待刘德全告退后,沈星瑶立刻唤来秦嬷嬷:
“嬷嬷可觉得这宁县有些古怪?”
秦嬷嬷目光锐利:
“县主明鉴。老奴观那刘县丞油滑世故,百姓见官如见虎,其中必有蹊跷。”
“正是此理。”
沈星瑶轻敲桌面,“明日我们微服私访,看看这宁县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次日清晨,沈星瑶换上一身素雅衣裙,发间只簪一支银钗,与同样简装的秦嬷嬷悄然从侧门离开。
暗卫们得了吩咐,只在暗处跟随保护。
宁县的早市本该热闹非凡,但沈星瑶所见却是另一番景象。
摊贩稀少,行人匆匆,偶有交谈也是低声细语,仿佛怕被什么人听见。
“这位大娘,这青枣怎么卖?”
沈星瑶在一个老妇人的水果摊前停下。
老妇人抬头看了一眼,慌忙摆手:“小姐快走吧,今日不做生意。”
沈星瑶与秦嬷嬷对视一眼,正欲追问,忽听远处传来一阵喧哗。
只见几个家丁模样的人正挨个摊位收取银钱,态度蛮横。
“那是钱家的狗腿子。”
旁边一个卖竹编的老汉低声道,“每月初一来收'地皮钱',不给就掀摊子。”
沈星瑶眉头紧锁:“官府不管吗?”
老汉苦笑一声,正要回答,忽见那几个家丁朝这边走来,立刻闭口不言,匆忙收拾摊子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