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持家有道

也都是给尸美人殓容级别的高档货。

  至于衙门里的熟人,比如师爷唐舟、门房秦大爷,还有一些相熟的衙差,这些人徐青就敷衍许多,把那酒虫往水坛里一泡,一人抱去一坛,便算完事。

  不过纵然是徐青随意送出的‘假酒’,却也甩出那些好酒几条街,就是醉仙楼的招牌醉仙酿,也不见得比他的酒水好。

  酒虫,原是酒之精所化,瓮中贮水,入虫搅之,即成佳酿。

  此法已经通玄入神,自然不是凡酿所能比拟。

  另外像仵房王师兄、牙行的李四爷、花鸟街的冯二爷,这些人可都是徐青的挚爱亲朋。

  他们能为徐青源源不断提供尸源和阴行物品倒还是其次,关键是哥几个关系融洽,送去的礼物自然要更用心一些。

  至于茶楼的郭东阳,徐青早已经将之忘到脑后,若不是途经福来茶楼,听到里面熟悉的说书声,他都忘了还有这么一人。

  拐进去听了会书,此时郭东阳正巧讲到半年前临江、万寿两县,有神灵潜降,救苦济世的段落。

  “列位看官,今日这出书,说的不是才子佳人,不表那王侯将相,单讲一段天上玄女显圣济苍生的奇闻。”

  “且说两年前,尧州河水倾闸,潮淹两郡十六县”

  “就在这人间地狱当口,有座玄女庙出现在了万寿县二十里外。

  “没人知道这庙什么时候修建,你们想想看,万寿县本地的老少爷们有多少人?平日里砍樵的,打猎的,走山的,来来往往那么多人,竟没有一个人知道这庙的来历。”

  茶楼底下,徐青寻了个不起眼的地方,侧着身子听郭东阳讲书,待听到对方讲玄女庙来历的时候,他微微一愣。

  这老家伙,莫不是专门跑到万寿县调查走访了一圈?不然怎么会知道这么多的细节。

  继续往下听,郭东阳把扇子揣手里,左右扫视一圈,说道:

  “那玄女庙不似大庙气派,也没什么人前往礼拜,庙顶上的青瓦早蒙了灰,神像上的金漆也褪了色,香火冷清得能结冰碴子。

  但就是这么个冷庙,一日里却忽然有一个灾民闯了进来,你道那灾民什么模样?”

  郭东阳嘿然一笑道:“这人瘦得两腮凹进去能盛二两水,俩眼窝子比井窟窿还要深三分。浑身上下就裹着件破袄,风一吹直打旋儿,活像胡杨树上挂了千年的老树皮。

  此人走路也不带声儿,飘悠悠跟踩着棉花似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芦苇杆子成了精”

  一些吃茶的看客听得发笑,唯独只有徐青默然不语。

  他见过那些流民的模样,眼下却是无论如何也笑不出来。

  “那人进了玄女庙,眼看是快要饿死的数,但这人却没给自己求活路,反而敞开了怀,把一个瘦的发黄的婴儿抱了出来。”

  “男人把孩子放到香案上,二话不说咚咚咚三个响头下去,可就磕出了血!”

  “玄女娘娘,您开开眼,我死不死活不活无所谓,这孩子命苦,孩他娘昨日才咽了气,今日一早怀里娃还扒着冷尸寻奶吃.”

  “我实在找不来人救他,只能来求您了。”

  郭东阳讲的煞有其事,徐青原本不以为意,只当是这老头从哪听来的瞎话传说,直到听见玄女娘娘手持净瓶,拈起杨柳枝显灵的时候,徐青终于绷不住了。

  你说的这是玄女娘娘吗?

  “玄女手持柳枝轻点,那香炉里的香灰便都化作了白米白面。自此方圆百里的难民算是有了粮吃。”

  “说来也奇怪,任是千军万马来取粮,那米山总不见少,那庙门口的面也总刮不完。”

  “只可惜,玄女娘娘私自放粮,引来天帝不满,在灾民刚顾住性命的时候,天火突降,把那玄女庙烧了个干干净净。”

  “直到今年开春降了甘霖,玄女庙前忽然生出一眼清泉,泉边石碑现出四句诗词,说是——泥塑能救急难人,真神不在高香勤。若叫天下官清正,何劳神仙显圣灵?”

  底下茶客议论纷纷,有人出言道:“难不成真有此事?我听闻万寿县确实有一眼新泉和一座石碑,上面刻着的确实有这么几句诗。”

  徐青微微皱眉,他可没有立碑,更没有闲心去挖一眼泉水出来。

  这事谁干的?

  离开茶楼,徐青别的事没干,但他却记下了玄女庙遗址外,被神秘人立下的那座碑。

  您可记着,往后指不定还有这碑的事。

  仵工铺,徐青溜达完,拜访完朋友,便回到了自个儿的‘停尸间’里。

  关上房门,看着一库房的尸首,徐青兴奋的搓搓手,宅在皇陵的半年,把他憋得身上直长毛,如今出关归来,除了在面摊浅尝辄止外,这还是他头一次畅享摸尸。

  度人经翻页,三教九流各式各样的走马灯浮现眼前。

  像老常客大力丸,狗皮膏药这些自不必多说,就当是充库存了,期间除了些常见的民间百艺外,徐青还得到了一个有意思的小术——以假乱真术。

  这是个造假的江湖小术,古玩字画,奇珍异宝,只要是以外形质地分辨真假的物件,都能凭借此术进行仿造。

  徐青对这小术有些兴趣,不过他更感兴趣的还是这人的走马灯。

  这人原是花鸟街的常客,经常倒卖造假的物件,冯二爷买的好几幅画,都出自此人之手。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