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宴秋放下手里拿着的糕点,担忧地去看荀淮。
他对荀淮太了解了。
一旦涉及到关乎百姓安危的国事,荀淮绝不会独善其身。
薛应年这样说,他一定会同意的。
果然,他听见荀淮沉默了一会儿后,点头道:“臣遵旨。”
薛应年还来不及开心,就听见荀淮继续道:“可是皇上,我现在手上无权无职,很多事情都无法查探,多少还是有些不方便。”
他慢条斯理地摇着茶盏:“无论是打开商路还是迎战,现在我们需要做好两手准备才是。”
薛应年一下子愣在了原地。
荀淮这话很明显了,他是要把自己的兵权给拿回来!
良久,薛应年才从牙齿缝里挤出几个字来。
“皇叔这说的什么话。”
他双目里燃着怒火,语气里却丝毫也不显,听上去还很雀跃热络。
“皇叔是先帝钦点的摄政王。若是皇叔对手下的人不满意,皇叔自行处理就是。”
荀淮这才笑了。
“如此,”他抬眼对上薛应年通红的眸子,“臣便遵旨了。”
薛应年甫一出了王府大门,便一改笑容,阴沉着脸回到了宫里。
他明显心情不佳,身边服侍的人都提着一颗心,生怕触了薛应年的霉头,稍不注意就掉了脑袋。
“研墨。”他紧紧锁着眉毛重重坐到龙椅上,吩咐道。
旁边的太监立刻抹了一把汗,恭恭敬敬地应声凑上前去。
墨块随着他的动作一圈一圈,在砚台里慢慢化开。
薛应年看着那一点一点生出来的墨水,突然想起来了荀王府的那个水漏,心里忽地燃气一股浓浓的烦躁感。
他突然伸手拿起砚台,不由分说地砸在了那个小太监的额头上!
砚台很重,瞬间就见了血。薛应年用了十足的力道,那小太监惊呼一声,直直地被砸到了台阶下面去,在地上滚了好几圈。
他顾不上自己血流如注的额头,颤着身子爬起来跪在地上,不断磕着头:“皇上饶命,皇上饶命……”
殿内的人齐刷刷跪了一地。
“滚!!你们都给我滚!”薛应年通红着双眼手一掀,桌子应声翻滚,书册笔墨全数落到了地上。
众人不敢耽搁,生怕引火烧身,脚底抹油地逃了出去。
“荀淮……”薛应年咬牙切齿道。
大殿里的人都跑光了,薛应年正闭着眼平复着心情,一旁的暗处忽地走出一个人来。
那人全身都裹在一个宽大的黑袍里,在宫内本就不太明亮的烛火下几乎看不清他的表情。
“皇上,”他的声音很是嘶哑,像是锯木头一样,几乎让人分辨不出他在说什么,“无故动怒非明君所为。”
“哼,”薛应年对他横了一眼,“这就是你说的万无一失的方法?”
“燕国新帝马上就会有动作,”那人回,“荀淮要回兵权,对我们来说反倒是个机会。”
“等开战,”那人顿了一会儿,把手往自己脖颈处一划,语气平静,却带了一股森冷意,“我们找机会杀了他。”
薛应年沉默了一会儿,终究没有拒绝这个提议。
总之,无论薛应年有多么不乐意,荀淮终究是被恭恭敬敬地请回了朝堂。
不用陪着荀淮,陈宴秋就又显得懒懒的。
春日的阳光比冬天多,也暖些。陈宴秋喜欢晒太阳,叫人搬了把躺椅到院子里。
冬天盛放的红梅此时几乎已经全数败光了,银杏树还抽着小小的嫩绿的叶子,院子里若要严格来说并没有什么美景可赏。
好在阳光灿烂,照在身上也暖烘烘的,倒也算惬意。
陈宴秋躺在椅子上,把荀淮给他的玉佩放在灿阳底下,细细欣赏着。
春阳穿过清透的淡绿色,在陈宴秋的掌心投下透亮的光斑,如同小溪旁闪烁的波光。
上面的猎鹰栩栩如生,张开双翅,在云中盘旋着。
捏着玉佩的那只手腕上,还系着一根红绳,上面坠着的红玛瑙在阳光下如同淌血一般,并不恐怖,反而有些异域的绮丽。
这一红一绿的搭配并无半分扎眼,反而相得益彰,分外和谐。
那是当然了,这两个东西可都是自己与荀淮的定情信物。
陈宴秋把玉佩摸了又摸,又重新把玉佩别回腰间。
他眯起眼,翻了个身开始打瞌睡。
“还是春天好……”迷迷糊糊睡过去之前,陈宴秋这样想道。
春天可真是难捱。
林远穿着一身铁甲站在城墙之上,披风在料峭的春风中猎猎而飞。
这是与燕国接壤的北境,春天自然比处在大梁腹地的京城要晚上不少,雪虽然融了,却也并未带走几分凉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