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忌惮和厌恶

  妍清和她四哥鄂尔安在书房中坐下,没有立刻说正事,而是询问起这两天的事情。

  鄂尔安将四爷传话叫他过去,以及四爷和她说的话,从头到尾重复一遍。

  “没想到四爷会将这件事交给我,若是真做成可不是一件小事,是你和四爷说的?”

  “我没和四爷说,应该是四爷自己的主意。”妍清摇头,“不过这也没什么,除了你,剩下几位哥哥都有正事,这件事交给你再正常不过。”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妍清知道,这件事是她提出的,法子是她想的,除非四爷自己做,否则就像现在这样,四爷不会交给西林觉罗家以外的人。

  “就算不是你说的,也是四爷看重你的缘故,才会将这件事交给咱们家,毕竟还有乌拉那拉家呢,四爷可用的人不只咱们。”

  乌拉那拉家是四爷的正经岳家,虽然岳父费扬古不在了,四福晋的兄弟也不少,四爷并不是无人可用,而只能选择他。

  “四爷不会将这件事交给乌拉那拉家的,不管是不是因为我,四哥只要尽心就行,成功以后好处肯定是少不了的。”毕竟这可是给未来的皇帝办事。

  “我明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才想让额娘问问你,除了纸上写的这些,还有没有别的需要注意的?”鄂尔安也是抱着必成的决心在努力。

  “我知道的也不多,今天回来的路上,勉强想起几个窑炉样式,画出来给你看看,你到时候问问烧窑的老师傅,根据需要改建。”

  提前已经猜到,妍清回来的路上也有仔细回忆一番,想到曾经在网上看到的关于窑炉历史的介绍。

  “好,没问题。”鄂尔安赶紧点头,任何细枝末节他都不嫌弃,更何况是窑炉这种大事。

  “这是龙形窑,长度很长,最好建在坡上,可以依照地势而建,或者人工降地基垫高。

  最低的一端为火膛,最高的一端为排烟口,烧制时依靠窑身的抽力将空气吸入窑内,而且内部空间大,可以增加产量和减少能耗。

  龙窑可以很好地调节窑内温度,提供强还原气氛,这也正是烧制红釉需要的炉内环境。

  不过龙窑也有缺点,就是快烧快冷、不易保温,还有一种分室龙窑,可以快烧,调温更方便,能够长时间地维持强还原气氛。”

  “馒头窑温度升降较慢,不仅升温与降温速度容易控制,保湿性也较好,适用于焙烧胎体厚重、高温下釉黏度较大的瓷器。”

  妍清对于具体结构并不清楚,只能画出大致形状,但她相信窑厂肯定有懂的师傅。

  “这个馒头窑我今天上午在窑厂见过。”鄂尔安动作还是很快的,今天上午已经去一个窑厂实地考察过。

  “这是阶级窑,和分室龙窑有些类似,不过和龙窑相反,火焰是自窑顶倒向窑底的,集合了龙窑和馒头窑的优点。”

  妍清脑子中关于瓷器的知识,基本上都被掏空,剩下的只能看她四哥的了。

  “我知道了,有了你的指导,四哥肯定能成功的。”待墨迹晾干后,鄂尔安宝贝的将图纸收起来。

  “四哥你也太相信我了,我也只是在书上看到过几句记载而已,就算最后烧制不出来也没什么的。”妍清哭笑不得,担心鄂尔安压力太大。

  鄂尔安却摆摆手,认为他肯定可以的,一年不行就两年,早晚能研究出来。

  两个人在书房待的时间不短,妍清回到正院陪着额娘聊了一会儿,也该坐车回府。

  ……

  正院,福晋也知道四爷召见西林觉罗家人的事情,但她不知道四爷去过无虞院,也猜不出四爷刚回京,就召见西林觉罗家人的目的,虽然心有疑惑也无法解答。

  今天鄂福晋派人递帖子进府请安,她并没有阻拦,心中猜测是不是和昨天的事情有关系,但妍清没让人进府,反而自己回一趟,倒是让福晋更加好奇。

  她派人出府打探一番,西林觉罗家最近有没有发生什么特殊的事情,下午妍清回府,她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人也已经回来。

  据回禀西林觉罗家并无特殊的事情,除去刚成亲的大爷,和昨天被四爷召见的四爷,侧福晋其余三位哥哥都有差事,但都不是什么关键的位置。

  听说昨天被四爷召见的鄂四爷没有差事,福晋心中猜测,是不是妍清为家人求了差事。

  想到这个可能,她的表情有些不好看,之前她额娘和嫂子进府的时候,也在她面前提及过此事。

  大哥星禅和二哥富昌是庶子,暂且不提,她三哥富存袭了阿玛的骑都尉,现在也不过是个二等侍卫,她弟弟五格到现在还没个差事。

  她有心帮家里,但四爷每次来,和她说的多是府中的事情,从不谈论外面的事情,她不好贸然和四爷开口。

  现在知道妍清可能为自家人求了差事,让福晋心中如油煎一般,不过有几分姿色和宠爱,就敢仗着宠爱和四爷要好处。

  如果说之前对四爷宠爱妍清这件事,福晋只是有些不喜和提防,认为妍清有可能和李氏一样,恃宠生娇,目中无人的话,经过今天的事情,她对妍清实打实的多了几分忌惮和厌恶。

  “嬷嬷,你从库房取几匹料子,给秀竹院送去,过几日就是贝勒爷生辰,让她们好好准备着。”既然因为妍清受宠,她家里跟着得利,那就先想办法让人分了她的宠。

  “是,福晋仁慈,两位格格必定感恩,福晋看是两位格格都有份,还是……”赵嬷嬷应下,询问是两人均分,还是只给其中一个人。

  “嬷嬷看呢?”福晋稍有迟疑,询问赵嬷嬷的想法。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