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688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带着仓库回古代> 第五百七十二章 暗潮汹涌25(正文结束)

第五百七十二章 暗潮汹涌25(正文结束)

  皇帝陛下在收到皇家专营海贸司正式全力运行一年的进项后,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三件大事。

  在岭北道试行淳城税法,即所得税法;

  鼓励移民开垦南方新发现的领地南粤洲;

  投建铁路二期和蒸汽机改良实验室,并进行三期规划。

  总结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每一个大事都有十七八个小项五六十个细部,堪称大雍版的一五规划。

  并且不论是哪个大事底下都明明白白地提出来,轻徭薄赋、耕者有田等基本民生概念。

  这份谕旨中第一次写到,凡隐匿人口者,以放债、暴力强迫他人转让田亩者,转嫁赋税者,涉事若干以下者徒,以上者绞监候。

  此条为临时约法,明年入新编《大雍律》。

  非常重的刑罚,李咎表示满意了。

  这两年随着与海外交流逐渐加深,不仅有大量的海外移民自愿或非自愿地来到大雍建设大雍朝,也有大量的粮食逐渐输入大雍,大大缓解了大雍人口繁衍和医疗水平提高之后的口粮危机。

  皇帝陛下从中领悟了另一个好处——只要种粮食的地方足够多,就不怕天灾人祸。这里缺粮那里补嘛!

  现在是靠海贸输入,是别人卖粮,等把南粤洲开发了,大雍彻底粮食自给!

  不过要实现南粤洲的实际控制,还得依赖航海工具的发展。

  这两年因为海贸巨额利益的驱使,蒸汽机已经装上了轮船,大雍的商船无处不可去。

  又因为海贸滋生了海盗劫匪等,又迫使商人把视线也投入了武器改革。秦王和罗将军奉命在城阳府东打造了一支水兵,收钱办事,保护航道通常。如此一事四利,航线有保障了,研究武器的经费也足够了,武器实地效果测试也有了,大雍的武力更是传扬天下,正处于蛮荒阶段的其他地方无不为之敬服。

  而狂热逐利的商会,还在努力供给和压榨各种学院,只求把商船的航行速度、载货量、抗风浪性再提上去几成。毕竟谁拥有更高的运输吨数,谁就拥有更高的利润。

  同时因为各地商会的海贸量和耕地数量、产粮数量成严格比例,商会还必须关照农学院的育种技术和化学院的化肥技术,还得想方设法满世界搜寻高产的作物……哪个地方最先实现粮食产量的突飞猛进,哪个地方最先实现省力的机械化耕种,那么那个地方的商会,就一定会拥有更多的配额。

  人均土地面积偏少,丘陵广布而不适合耕种的那几个地方的人,看着广袤的南粤洲,眼睛都是绿的。

  皇帝陛下一开始想在南粤洲置第二十一洲,而天下十九洲及京畿都不同意,他们更愿意每个道分一片南粤洲的飞地,如此又能把粮食和耕地往上提一提,把海贸的配额也提一提。

  当然,努力争取配额的都是遵纪守法的好商人,而世上总有贪心逐利愿意拿脑袋换钱的。

  因此在大多数商人都在努力投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的时候,有一些商人就走上了走私的道路。

  这么多年了,沿海的走私愈演愈烈,从一开始的渔民架着小舢板和夏刺史打游击,到后来的大商人勾结海寇海盗、收买港口办差人完成配额外的大批量成宗交易,十分猖獗。

  皇帝陛下头痛的问题又多了个海境不宁,然而比起之前的那些困扰,比如百姓吃不饱、饿肚子、活不下去……这个海境问题,真的是又痛又快乐。

  第一台火炮被兵部、工部联合李园学塾造出来的时候,李咎心里有一点不自在。

  热兵器时代,许多事情会发生本质的改变,特别是关于社会契约的那些。

  李咎看不了太远,无法想象未来一个皇朝末路的时候,那些掌握着热武器的人会把国家导向何方。

  曾经李咎觉得这个时间不会太远,然而现在看来,按照这个发展速度,可能也就是百八十年的功夫。

  时代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轨,许多顽固不化的人被抛弃了。

  郑吴杨秦四大家里,杨太傅所代表的的那支杨氏最先被淘汰出局。

  杨太傅去世后,皇帝陛下几乎是立刻就把城阳和李咎夫妻召回了京城,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看管。

  没有人再敢说什么,看在李咎占了天下几乎所有商会三成干股——部分商会里他代表的那方势力甚至会占到五成以上——的份儿上,没人敢再说什么。

  甚至因为李咎对jiyuan、应酬、人口买卖这些事情深恶痛绝,京城的所有中低端jiyuan都被淘汰了,只剩下以歌舞琴乐、诗词歌赋娱人的高级书寓还在苦苦挣扎,并且没人敢在京城里搞逼良为娼那一套。除非有本事把消息捂住了,不然撞在李咎眼里他是真敢动手拆家的。牙行也变了,从原来的人口贩卖,变成了彻彻底底的新牙行,只有人口中介,再没有卖身契一说。

  紧接着郑家和吴家也渐渐淡出了核心权力集团,成为了真正的教书先生。

  秦家的位置就很尴尬,因为他家嫡长子的夫人是三公主,而三公主目前把持着整个秦家的话语权。三公主并不算太聪明,不过手腕了得,经过高人指点,把秦家拿捏得死死的。

  而杨梦仙为主的杨氏则自请去了南粤洲传道授业解惑。

  南粤洲开发后不久,夏刺史被派去了南粤洲主持南粤洲开发一事,这个位置很微妙,因为从某种程度来说,南粤洲都督,和“皇帝”没有太大的区别。除非是皇帝陛下最为信任的忠心耿耿的臣子,放谁出去南粤洲当都督,结果都免不了自立为王。

  所以夏刺史去了,移民去了,然后皇帝陛下在南粤洲布局的第一件事是耕种,第二件事就是教育,教育让百姓对大雍子民这个身份产生认同,有了这份认同,以后的南粤都督就算想造反,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