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的首府班珠尔,然后再通过大型运输船运输到西班牙本土。
这里和西班牙本土的直线距离也只有2700多公里,再加上途经西班牙的加纳利群岛和南摩洛哥殖民地的原因,粮食运输的安全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开发西非殖民地固然是一件好事,但这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救济旱情已经拨出去了5000万比塞塔的资金,对于西班牙政府来说,该动用多少资金来开发西非殖民地,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好消息是,这次旱情让许多贵族看到了西班牙本土土地的不足。在内阁政府讨论开发西非殖民地的时候,贵族们也在计划着合力对西班牙的殖民地进行农业开发,在西班牙的殖民地建立新的粮食公司。
对于西班牙的贵族们爱种地的行为,卡洛当然是欢迎的。西班牙想要成为一个强国,就必须得保证国内的粮食自给率。
粮食并不能依靠其他国家的出口,毕竟进出口的关系是会被战争破坏的。
只有自己国内拥有足够的粮食产量,才能确保在战争到来的那一天,国内不会因为缺粮导致经济混乱,从而爆发更加激烈的矛盾。
缺少粮食那可不是开玩笑的。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少什么都行,就是不能少粮食。
冈比亚殖民地既然这么适合作为西班牙的大型农业产区,那卡洛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
八月底,西班牙政府先是公布了5000万比塞塔的旱情救济计划,随后宣布会加大粮食和农产品的进口,以应对这一次的旱情危机。
旱情肯定会导致西班牙的粮食和农产品产量减少,为了不让粮价上涨太多,及时进口更多的粮食是很有必要的。
好在目前只有伊比利亚半岛有着比较严重的旱情,还主要集中在西班牙所占据的内陆地区。
葡萄牙虽然也有一些地区出现了旱情,但总体来说并不严重。
毕竟葡萄牙的年降水量还是相当充沛的,再加上国土呈长条状,大部分领土都沿海的原因,自然不用担心干旱的问题。
只有西班牙遭遇了干旱情况,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西班牙可以从欧洲其他国家购买足够的粮食,来缓解国内因为旱情导致的粮食危机。
当然,现在的旱情也没有演变到粮食危机的程度。欧洲的产粮大国还是有很多的,想要购买到粮食还是非常容易的。
政府公布了详细的救济计划之后,灾区的民众也就彻底的放下心来。
为了安抚灾区民众的情绪,在内阁政府宣布相应的救济计划的当天,就对受灾的各大区政府下达了命令。
卡诺瓦斯首相亲自下达了命令,要求各大区政府及时转达内阁政府下达的救灾决定,尽量安抚民众情绪,避免因为损失惨重导致的情绪爆发。
虽然政府会尽可能救助灾区的民众,但也会有一些倒霉蛋没有等到救济就已经损失惨重。
政府对此也无可奈何,总不能破例对其进行更多的赔偿吧?
这样的破例只会让以后的救济工作更加难做,未来人们因为天灾人祸导致家破人亡的时候,也会对政府进行更多的要求。
为了防止这些倒霉蛋因此仇视社会甚至报复性的制造混乱,在旱情期间加强受灾地区的治安力量还是很有必要的。
各大区政府对于内阁政府的嘱托相当重视,在得到命令的第一时间,就已经向各市政府下达了具体的文件。
因为西班牙的官员政绩考核制度,不管是哪一级的政府官员,对于上一级政府下达的命令都是相当重视的。
内阁政府只需要监管各大区政府,再由各大区政府监管下属的各市政府即可。
各市政府在监管领地内的镇政府和村庄,就能够完成从内阁政府自上而下的政治监督。
不管是哪一级政府出了问题,都可以直接追责更高一级政府。
就比如某一个市政府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西班牙内阁政府并不会直接追责这个市政府,而是会问责市政府上属的大区政府。
各大区政府如果不想为自己下属的市政府担责任的话,就必须得对自己下属的市政府进行更加严厉的监督。
如此一来,内阁政府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就能够将影响力渗透到最基层的镇和乡村部门。
除此之外,各大区和市的议会也起到了监督和监管的作用。
议会同样也是有直属关系的。西班牙的下议院领导着各大区的议会,各大区的议会又领导着各市的议会。
这样能够确保各级政府都不会出现问题,每一级都有相应的监督机构,确保权力最中心的内阁政府和下议院可以快速的行驶自己的权力。
为了表达自己关心民众的态度,在政府颁布了相应的救济措施之后,卡洛也带着一些卫兵和官员乘坐火车前往马德里北部的山区,亲自去看看农民们的受灾情况。
之前也提到过,马德里位于南北两座大山的山沟沟,这里倒是一片比较平坦的开阔地带。
虽然处于伊比利亚半岛内陆的中心地带,但作为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市政府配套的水利设施是西班牙各地区最多的。
这也导致马德里作为西班牙的内陆,并没有遭受太过严重的旱情困扰。
反而是马德里北部穿过山区之后的山地,因为水利设施并不充足的原因,干旱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
卡洛视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