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688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三塑强汉> 第457章 不入安城

第457章 不入安城

  毛童一见,大喜。

  他知道许禇不是被气晕的,而是活血过多。

  毛童马上吩咐上前擒住许禇,先帮他卸甲和止血,暂时不要取箭,马上押送到军医处,为他治伤。

  毛童还叮嘱,治伤时,军医旁边至少要留十人,免得他暴起伤了军医。

  伤口包扎完毕后,一定要给他戴上枷锁或捆绑好。

  否则一个有万夫不当之勇的猛将,随时都会伤人。

  安城之下的结束得也非常快,在乌桓人奇异地“降者不杀”的吼叫下,绝大多数人,都放下兵器,跪地乞降。

  打不过,跑不掉,不降还待怎的?

  毛童也没想到,安城之战如此顺利。

  如果许禇抵达安城时,先结阵,再安营扎寨,哪怕许禇的万人兵马不是对手,但至少也能坚守上数日。

  不过,此时毛童内心最敬佩的就是大帅了。

  大帅说许禇不精通兵法,很好对付,果然没有说错。

  但凡知一些兵法,都知道攻城之前,必须要先站稳脚跟,一边结阵,一边安营,然后再组织攻城。

  否则,一上来乱哄哄的就开始攻城,一旦出现什么意外,想再结阵,根本就来不及了。

  安城之危已解,周氏仍然不敢打开城门。

  周氏族长在城头大叫:“乌桓人如何入我豫州?”

  从长相和身材,周氏族长就可以判断,来人不是汉人。

  因为汉人长得高大,乌桓人长得粗壮且矮小;汉人皮肤细腻,乌桓脸上都是风霜……

  乌木奇在城下大叫:“等,吾叫差么张来。”

  城上之人根本听不懂乌木奇叫的是什么。

  好在很快,毛童就带着几个参谋,快马奔了过来。

  到了城下,毛童大叫:“吾乃大汉护民军乌桓军团军师毛童毛朴质,请周氏族长说话。”

  很快,城上站出一头发斑白的老者。

  老者并未通名,而是对着毛童大叫道:“汝乃汉人,如何私通乌桓?”

  毛童“哈哈”大笑。

  毛童已经有经验了,知道只要乌桓军团在大汉地域内活动,这样的质疑声音是不会断绝的。

  毛童喊道:“现在他们不是乌桓叛贼,而是归顺大汉后,助我大汉扫平各方贼寇的乌桓兄弟。”

  不过,毛童也不想多解释了,反正用不了多久,乌桓军团就会去雁门关接受改编,不用在中原大地上溜达了。

  但毛童还是又多喊了几句。

  “周氏族长,春风已至,正是春耕时节。我护民军不会入城,亦不会犯百姓丝毫,汝等尽可放心出城春耕。

  “整个汝南郡,除汝阳县和新息县外,其他县百姓出城春耕,皆由我护民军护卫安全。

  “待新任豫州刺史就任后,自会入汝南推行新农体系,让你们都过上好日子。”

  毛童喊后,拔马要走,谁知城头上突然传来声音:

  “这位小哥,我汝南推行新农体系后,能否如青州、冀州一般,人人均可‘一日三餐、餐餐管饱’?”

  “一日三餐、餐餐管饱”的诱惑力太大了,大到大汉五千万民众,能抵御的万不及一。

  就算是大部分世家大族,也做不到“一日三餐、餐餐管饱”呀。

  不要说大汉了,就连华夏历史延续到民国,仍有九成人口做不到“一日三餐”。甚至更久远一些,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华大地上,还有人天天饿肚子呢。

  一日三餐、餐餐管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是极难的。

  蔡成曾经在“青州世家大族座谈会”上说过,整个大汉,能够保证“一日三餐、餐餐管饱”的士族,绝对不超过三十家。

  此说法得到了青州世家大族的认可。

  而汝南百姓因周氏读报,最关心的自然是,推行了新农体系,能否一日三餐、餐餐管饱。

  毛童大笑答道:“放心,今年整个豫州都能做到。我们护民军保证,自今日开始,豫州百姓再不会有冻饿而亡之事发生。”

  然后,毛童看着城外数千俘虏,对着城头喊道:“周氏族长,这些俘虏可否关押于安城内?”

  周氏族长稍微有些犹豫,但还是答应了下来。

  于是毛童让所有俘虏卸甲。

  春天已经来了,毛童也不担心有俘虏会冻死,就没有给他们加衣服。

  毛童还留下两个军医和十个救护兵,负责为俘虏治伤。

  待城中准备好关押地点,再派出人来押送俘虏入城后,毛童便要率军离开。

  离开前,毛童叮嘱周氏族长,一定不能把俘虏饿死,尤其是伤兵,因为受伤身体虚弱,更是要尽量让他们吃饱。

  周氏族长不解,护民军为何对俘虏这么好。

  毛童笑着解释:

  这些俘虏大多也都是普通农户和佃户,甚至是吃不上饭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