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688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三塑强汉> 第492章 郁闷二高(1)

第492章 郁闷二高(1)

  襄阳的动作还不止如此。

  在桓佑的建议下,治所将迁往长沙郡的益阳,而且一旦护民军要攻击随县或襄阳,就会把包括南郡世家大族在内的所有人口,全部迁往长沙郡。

  现在马上到了夏忙时节,故而现在不能迁移。

  南郡可是整个荆州排名第二的粮食产地(排名第一的是南阳),自然是能够拖延到秋收后再迁移为好。

  当然,如果护民军要入南郡,必须攻取两个地方:随县和襄阳。

  直接攻襄阳,由于是背水之战,而且襄阳城高墙厚,可能性不大。

  但如果护民军先攻取随县进入江夏,要守襄阳就要先守数百里长的汉水沿岸,这就很难守住了。

  所以,南郡的人口是否全部迁移到长沙郡,关键看能否守住随县。

  桓佑可没有忘记江南四郡。

  他的策略是:夺取江夏,维持襄阳和随县,同时大力发展江南四郡。

  在江南四郡,一边让利于民,全力增加人口,一边全力开荒,增加耕地。

  按桓佑的说法,五年内,要使长沙郡成为荆州粮食第一产地;十年内,人口数量至少增长一倍。

  不过,现在知道桓佑之名者,仅限于今日在刺史府中议事之人。

  桓佑要求把他作为秘密武器,暂时不能传扬出去。

  如此,他才有机会给予狂傲的护民军沉重打击。

  不过,也隐藏不了多久。异军突起的桓佑,就如当年东莱蔡成一样,名声很快就传遍整个大汉。

  事情就是这样奇妙。

  桓佑的一鸣惊人,是否会形成“四国”之势呢?

  对,不是正史中的“三国”,而是四国。

  扬州曹操、荆州刘表、益州刘焉和青州蔡成,各成一国。

  而且,扬州、荆州、益州真的形成了统一战线,或者说是“抗蔡联盟”,联起手来,共同抗拒以蔡成为核心的北方九州。

  那交州呢?

  呵呵,交州在大汉有存在感吗?

  正史中,虽然因为士燮,交州没有战火,成为世外桃源,可还是改不了交州毫无存在感的现实。

  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刘表让荀谌带回的信件,蔡成没有看到。

  如果蔡成看到这封信的话,或许能够一眼看穿荆州的拖延之计,或许他根本不会给荆州、扬州、益州稳定发展的时间,更不会让其形成同盟……

  然而,事实就是暂时蔡成看不到这封信。

  等他看到的时候,扬州、荆州、益州联盟已经成气候了。

  这么重要的信,为何不送到蔡成手里?

  唉——!这个回头再说吧。

  年节过后,护民军以雷霆万钧之势,仅仅两个月不到,就完全控制了大汉北方九州。

  准确地说,目前还有扬州的九江郡、庐江郡和荆州江夏郡、南郡,以及西域尚未被护民军控制,大江以北的其他大汉地域,全部掌控在护民军手中。

  不,应该是掌控在大汉朝廷手中。

  就在护民军一路摧枯拉朽、捷报频传之时,九江却传来了战败的消息。

  在九江阜陵,一万征东军团,死伤近半数。

  这是怎么回事?

  在青州治安军的配合下,赵谦率征东军团歼灭了徐州十余万兵马,乌桓军团抢占徐州,年轻将领新星闪耀,让高顺和高览两人觉得颜面尽失。

  尤其是高顺,他竟然看走了眼,只看重由治安军招募的成年老兵,却完全忽视了由训练营调拨来的,一千多明显尚未成年的娃娃兵。

  结果,围歼吕布、臧霸、陈登三路兵马,真正发挥关键作用的,竟然是那些娃娃兵。

  就连赵谦的指令,大多都出于那些娃娃兵的提议。

  高顺一直认为,自己行伍多年,看兵的眼光,绝对高人一等。

  无论什么兵,只要看上几眼,就能够知其深浅。

  他从治安军中选的兵,都是当年黄巾军、黑山军的人,在战场上,个个都是敢打敢拼,凶悍异常。

  谁知道,护民军作战,首先想的却是如何全歼对方,而且还要自己没什么伤亡。

  比如以拒马、地刺带等器械来包围对手,而且是从四面八方包围,不留一丝缝隙的战法……

  这完全违背了兵法上说的“围三阙一”,他闻所未闻。

  问过赵谦,高顺、高览才知道,这是大帅一年前围歼苏仆延五万精骑的战法。

  这一战法,在训练营中,已经被那些他看不上的“娃娃兵”们,已经反复推演的滚瓜烂熟,而且变化多端。

  比如说,围歼苏仆延,是因为算准了苏仆延的行进路线,而且利用苏仆延晚上宿营时,才围上去的。

  如果不能算准对手的行进路线,携带大量拒马和地刺带,不仅过于笨重,影响大军的行进速度,而且还会占用大量车马,提高大军行进的成本。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