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688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三塑强汉> 第7章 刘备入蜀

第7章 刘备入蜀

  历经一个多月的跋涉,刘备一行人终于到了成都,见到了刘焉。

  比刘备提前抵达成都的,是陛下的圣旨、内阁的诏令、三期《汉报》和刘焉在朝中的两个儿子给刘焉的亲笔信,以及原来朝中好友刘虞、黄琬等人给他的亲笔信。

  刘焉的长子刘范在朝中任左中郎将,现已进入兵部任司马一职;

  刘焉的次子刘诞在朝中任治书御史,现已成为大汉图书馆(亦是藏书馆)馆长。

  信中说,现在刘诞所管理的图书,已近五万册。

  相比于黄琬,刘焉与刘虞的关系更深厚一些,毕竟二人是宗亲。

  而内阁的诏令,是调他入内阁,共治大汉江山。

  刘备到来之前,刘焉麾下的文武,在“暂时不理会内阁诏令以看看风头,还是老老实实地归顺朝廷”的问题上,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对于刘焉来说,一方面他是真想割据益州。

  依靠蜀地山高路险,又有阳平关、葭萌关和剑门关之险要关隘,挡住护民军入益州,应该没问题吧?

  他毕竟也是刘氏后代,身上淌的也是刘氏血脉呀。

  现在天下大乱,自己独据一州,好像也有机会参与争雄呢。

  另一方面,自己的三个儿子刘范、刘诞、刘璋,可都在成公子手上。

  人常说,虎毒不食子。

  他若不奉内阁诏令,坚持割据益州,三个儿子便断无生路。

  何况两儿的信中,极尽可能地赞扬新农体系,赞扬成公子的一切新举措,让他认为他的儿子已经受到了成公子的胁迫。

  不过,他从刘虞、黄琬的信中判断,儿子所说都是真心话。

  因为刘虞从来不是妄言之人。如果谁逼迫刘虞妄言,刘虞宁愿舍身取义。

  而新农体系到底如何,他在青州考察时,便已把新农体系的逆天之处,看得清清楚楚,更是知道青州不讲道理的富庶。

  目前,他手上还有成公子亲自撰写的《新农体系推行概要》一书。

  而他在益州针对那些世家豪强,其目的就是为推行新农体系做准备。

  当然,刘焉也知道,自己就任益州牧后,并不受益州世家大族的欢迎。

  为了推行新农体系,他极为排斥本地世家大族。

  这一年中,他已经以各种理由,斩杀了王咸、李权等十数位益州士族豪强。

  所以,当前除了他带来的人之外,益州本地的官吏,皆想把他赶出益州。

  说实在的,如果不是他到益州后,就马上以南阳、三辅之地入蜀的流民,组建了东州军,并交由随自己入蜀的吴懿统领。

  刘焉入蜀时,贾龙已率益州兵马击败了益州黄巾军。

  考虑到刘焉入蜀,对稳定益州大局有利,故贾龙曾率领手下恭迎刘焉入蜀,并协助刘焉扫荡黄巾余孽。

  谁知道,刘焉入蜀后,竟然采取高压政策,对益州世家大族举起了屠刀。

  这下子,益州的世家大族不干了。

  贾龙与任岐商议后,直接举兵攻打益州治所绵竹,其时,还有人在城中放火,烧了刘焉的府邸。

  东州军击退贾龙与任岐后,刘焉就急忙迁治所于成都。

  刘备一行人抵达成都时,刘焉也是刚刚进入成都。

  而此时的刘焉不仅已是焦头烂额,甚至一直处于惶恐不安中。

  黄巾余党还没有被肃清,贾龙、任岐的兵马对成都虎视眈眈,世家大族与各郡太守暗通款曲以抗刘焉……

  总之一句话,益州的世家大族与各郡太守暗通款曲,都在暗地里想方设法把刘焉赶出益州,成都已经快成为孤城了。

  刘焉此时再没有想割据一方的心思,只想着如何不被赶出益州,并在益州站稳脚跟。

  刘备一行人的到来,让刘焉的眼睛一亮。

  刘焉在青州考察时,曾在琅琊国见过刘备。

  刘备也是刘氏血脉,不仅和手下长史简雍一起把琅琊国治理得极好,还曾告诉过他,他手下两个结拜兄弟都在护民军中,且有万夫不当之勇。

  如果能够得到刘备的帮助,依仗他二弟、三弟的勇武,剿灭黄巾余孽和任岐、贾龙两人的叛军,岂不是手到擒来?

  可刘备不是在任琅琊相吗?怎么会来到益州,而且还是陶谦的使者?完全想不通。

  刘焉称病暂时没有急着接见刘备一行人。

  他得让手下先和刘备交流一番,搞清楚刘备是为舍弃青州成公子,反而投奔成公子的死敌陶谦。

  要知道,当前成公子已经入京,不仅生擒董卓、驱逐吕布,而且还救了陛下、成为帝师。

  可以说,当前的成公子可是权掌大汉北方,如日中天。

  当然,此时蔡成中毒身亡的消息还没有传到益州。

  古时候消息传播的速度太慢了,哪儿像现在,取出手机一拨号,或者微信上说一句,信息瞬间就发出去了。

  不管刘焉是否接见,刘备还是转交了陶谦及其他诸侯给刘焉的联名信。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