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是为了何事。
“今日在温室时,我还同厂里的书记调侃,说一个轧钢厂的厂长整天窝在大棚里,是不是干起了副业。”
听到何雨柱打趣的话,农民伯伯瞪大了眼。
“谁说的?
谁这么讲?”
“罢了罢了,他也就是开个玩笑。
您是来蹭饭的,可别闹僵了!”
大领导无奈一笑。
“嘿,好酒好菜摆上来了——不过柱子,饭前我得问一句,进展如何?”
看着大领导意气风发的模样,农民伯伯却有些焦虑。
二人虽职责不同,却是多年好友。
否则当初也不会这般护着何雨柱。
“放心吧,已有眉目,胜利就在眼前。”
何雨柱话音刚落,农民伯伯浑身一震。
能让这位老同志如此失态的事,实在罕见。
“你们都出去——所有人!这里涉及国家机密,不允许旁人留下!”
见农民伯伯动怒,几个警卫迅速退下。
他可不是善茬,发起火来真能翻脸。
“老铁,你的事先放一放,反正都是喜事,晚点说无妨!钢铁再重要,也不能让工人饿着肚子干活。”
“好,我只听不说,你们继续。”
大领导挥挥手。
“今年是灾年,国家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建设,超支不少。
我知道今年粮食产量不会乐观。”
“何止今年,据可靠消息,情况还会持续。”
这个时代虽不如后世先进,但简单的测量手段还是有的。
小主,
“到底怎么回事?
怎么越听越迷糊?”
大领导一脸迷茫。
这些话,此前只有何雨柱一人知晓。
“简单说吧,就是粮食不够吃。”
“不是早发了粮票吗?”
大领导一怔。
“那也不够。”
粮票制度刚推行,虽已启动,但对于如今的龙国而言,依旧杯水车薪。
粮食短缺,人口众多,又刚经历战乱,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
虽然温室大棚缓解了一些问题,但面对巨大的消耗仍显得杯水车薪。
过去还能勉强维持平衡,再这样下去,恐怕会出大问题。
难怪农民伯伯如此焦虑,这压力确实太大了。
有些地方已经陷入无粮状态,我也不断调配资源,但人力、物力的浪费仍未解决根本问题。
农民伯伯饮下一口酒,眼神中满是忧虑。
主食是最棘手的,其他方面还好些。
比如四九城,在全国算富裕的,却仍有许多人挨饿。
就像影视剧里的棒梗家,常常只能吃玉米面,别说大米了。
大米仍是首要需求。
那么其他偏远城市的情况呢?
想到这些,何雨柱不禁叹息。
若非有这特殊的系统,天灾人祸或许会让国家难以应对。
正是这一惨痛经历,才让无数农业专家致力于高产粮食的研究。
不过,何雨柱认为国民已受够了苦。
无需再以饥饿考验他们。
即便可能出现状况,他也决定支持农民伯伯。
毕竟,他在众人眼里已是非凡人物,怎会因全心相助而遭恶意调查?
“柱子,谈谈你的研究进展。
我已派人去看过。”
农民伯伯说完,脸微微发红,毕竟忍不住派了人去查看。
“无妨,我能理解,只是下次莫让厂里的保安发现,现在都配枪了。”
“绝不会了,仅此一次——您继续。”
农民伯伯清了清嗓子,拿出一包香烟递给二人。
无论对方身份如何,作为晚辈,何雨柱都会递上一支烟。
他为两人点上,随后为自己也点燃了一根。
茅台酒、中华烟,气氛却格外沉重。
“一亩水稻大概能收多少粮食?”
农民伯伯轻轻弹掉烟灰,“四百多公斤吧,最高产量。”
四百公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