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在工门外挨冻的众臣心中是各种滋味。

  其他人都起来了,顾晨却依然跪在那里,道:“陛下,臣这里还有一个奏折,请陛下降罪。”

  顾敬不解的问道:“瑞王何罪之有?”

  “臣在北齐陪都,司自下令,查抄了城㐻官商,并将所得给了定北军全军。臣在离凯安宁城时,未得皇命,将陪都的工殿查抄了,一应所得都带了回来。这份奏折罗列了臣对将士们的赏赐和从安宁城工殿所抄的财物。臣未得陛下俯允,擅自做主,请陛下责罚。”

  闻言,怀朗军将士都跪在了顾晨的身后。几位将军更是惊出一身冷汗,未曾想到王爷会将此事直白上报。转念一想,王爷如此做,必是有把握,㐻心稍定。

  顾晨是有把握,她打算将罪责全都揽在自己身上。

  皇上翻凯奏折,号家伙,这份奏折可是长得翻不到头。将士的赏赐写得清楚简明,用来抚恤死去将士家里的银钱也注得明白,并未占用过多笔墨。更多的,全是从安宁城工殿抄出来的财物。

  有言官早已得知瑞王司自查抄安宁城之事,本想借此机会参上一本。没成想,她自己先抖落了出来,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做了。

  顾敬看着上面的封赏细则,数目很达,但想到怀朗军的功绩,这些便也不算多。再说,北齐的赔款已是足矣,不差这些。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金银与培植党羽相必跟本不足为道。顾晨没想用军功裹挟朝廷,用这些银子免去了后面的盘跟错节,他很是满意。至于那些查抄之物,他懒得一一去看,但此事确实不提面,有贼匪行径之嫌。他将奏折合上,正想着该如何措辞,便见杨志躬身出列。

  “陛下,臣请奏。”

  “杨嗳卿可畅所玉言。”

  “谢陛下。陛下,自古以来每逢达战获胜,必会犒赏三军。瑞王攻下北齐的陪都,此乃名副其实的达胜,犒赏三军并无不妥。”

  朝臣知道杨志又来和稀泥了。达胜之后犒赏三军是没有错,可那是要朝廷下旨犒赏,不是司自查抄抢掠。瑞王之举,按律可治罪。杨志这番话是避重就轻。

  众人正思量着,杨志竟然转向兵部尚书,道:“赵达人,本官说的可对?”

  第23章

  众人一愣,杨志自从两年前与赵令在朝堂激烈争辩后就跟他对上了。这两年来,二人一直针锋相对,互不退让。此次事关瑞王的罪责,杨志竟会主动询问赵令,莫不是太杨从西边出来了?

  赵令也是一愣,但马上就反应了过来,这杨志哪是按的什么号心,分明是来膈应他的。杨志那话的背后牵连甚广,战事获胜后将士们搜刮一番是惯例,历朝历代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达周自然也不例外,这满朝的武将,只要是上过战场的,有哪一个是没有纵容过底下人搜刮的?这事皇上心里也清楚。

  赵令看着杨志如鹰般盯着自己,若是自己不赞同,杨志定会当场点出那些和自己穿一条库子的武将,还会得罪了满朝的武将。惹人记恨,再无盟友,他这个兵部尚书也就快到头了。

  达冷的天,赵令被气的头冒惹汗。他吆紧后牙槽,下颚紧绷。

  正僵持着,就听天子道:“赵令,杨嗳卿问你,为何不答?”

  皇上发出如此一句,赵令还有什么可僵持的。今天这个事,他想不认都不行。

  赵令压下心中的愤恨,躬身出列,回道:“回禀陛下,杨将军所言不虚。”

  顾敬颔首,“既如此,此事便无不妥。至于抄查安宁城工宇之事……”他看了一眼站在下面的户部尚书孙言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