嬿婉瞧着来人,抬抬手阻止了她的请安动作,笑道:“芬姑姑也是近耄耋之年的人了,就不必再行礼了。”
当年精明强悍的芬姑姑,如今已经是精明强悍的老嬷嬷,脸上的笑笑得褶子都展开了,挥开了四执库掌事姑姑搀扶的手,坚持对嬿婉福了一福。
她年纪虽大,可笑声却依旧是气足,笑道:“太上皇后娘娘不肯奴婢行礼,是娘娘怜老仁善,可奴婢能在宫中安养晚年,有今日的好日子过,能活到这把年纪,全靠娘娘照拂。奴婢若不知行礼感恩,那岂不是忘了本的人了?”
她能在宫中活到这把年纪,身子骨还强健,自然是好吃好喝好伺候来的。
她虽然年纪大,却并不糊涂,虽然嬿婉从未再在她面前出现过,可她心里如明镜一般,她能一直待在自己最习惯的四执库,还能有小宫女照顾,时不时还能与人共推牌九,偶尔连天地打个麻将,都是得嬿婉的照顾。
芬姑姑眯着眼睛,只一味地夸赞嬿婉,却并不讲述当年的因果来,引得一旁现今的四执库管事旭姑姑在心里抓耳挠腮地好奇着。
这位前前任的四执库管事姑姑,既没有如旁人一般攒够银子出宫归家安养,也没有被分配去差事少的闲置宫院等着老死宫中,而是留在了这四执库。
虽然年纪着实大了,也就不再管事儿了,可她有单独辟了的极好的屋子,有额外的补贴好吃好喝着,还专门有两个小宫女侍候。平日里不是躺在摇椅上晒太阳,就是偶尔指点着宫人如何劳作,再就是使出一招麻将绝活将她的银子都赢了去,当真是令人羡艳的自在逍遥,逍遥得简直不像是宫中人。
旭姑姑自是也好奇,问了好几回,可芬姑姑却只说她是交了好运,再问就是指指自己的眼睛,说她自己有眼识得夜明珠,这样的好日子就是她该得的,对其他的却是讳莫如深。旭姑姑想,兴许是芬姑姑偶然帮了哪位宫里的主子靠着衣裳布料得了宠,这才交了好运吗?
可如今看着太上皇后,旭姑姑心中闪过一丝不敢置信的想法,不受控制地张大了嘴,震惊得瞧向了芬姑姑,难道芬姑姑识得的夜明珠竟然是太上皇后娘娘吗?
芬姑姑却只一味地对着嬿婉堆笑,旁的都闭口不谈。
笑话,傻子才嘴松的如沙漏一般,将什么都往外倒。若是这位主子不想让旁人知晓她从前的旧事儿,自己却傻乎乎地往外传,那不光是现在的好日子没有了,兴许连性命都不保呢。
嬿婉也瞧见了旭姑姑脸上难以抑制的惊讶。
是了,她当年在四执库并没有待多久就贿赂了芬姑姑,将自己调往了长春宫,知晓这段过往的人并不多。待她一步一步登临高位之后,这段旧事就更没人敢提了。
因而新入宫的,或是年资浅些的人,自然只知晓自己是小选入宫后,在孝贤皇后的身边学规矩而成的妃嫔,却不知晓自己真正的来时路了。
可她若是真的有所忌讳,今日也就不会来这里了。
嬿婉对芬姑姑笑道:“嬷嬷许我一个机会,我还给嬷嬷一个荣养天年的将来,嬷嬷如今瞧瞧,当年的这笔买卖可算是划算?”
前半句是她当年百般利诱,劝服芬姑姑帮她调动位置的原话。
芬姑姑连忙点头笑道:“划算,划算,奴婢这辈子再没见过这样划算的买卖了。”
她也被嬿婉的话勾起当年的回忆了。
嬿婉只是许多个用银子开路,找她帮忙调动位置的小宫女之一。而随着年岁的增长,她的记忆力也不可避免地在衰退和下降。可即便如此,她依旧清晰地记得当年的情形。
当年稚嫩少艾又初显美貌的小宫女矜持而笃定地笑着,说自己是来给她送一条通天路的。
来找她帮忙的人何其多,有更有钱的,也有更能放下身段央求的,更有抱着腿哭求的,可没有人比那个如栀子花般盈盈而立的小宫女更叫她印象深刻。
也许是因为在讨价还价时她极难得地被人拿捏了一把,钱不够还肯帮忙办事,又答应下来像是典当铺一样等人来赎她的金锁。
也许是因为那个小姑娘另辟蹊径的选了当时看似平平无奇的长春宫,却因着先帝的驾崩和新皇的登基,像是交了好运一般,摇身一变成了皇后的宫里人,极快地找她赎回了金锁。
又或许是因为当年还势单力薄的小宫女很快就显出峥嵘之势来,在皇后的身边飞快的冒了头,成了长春宫的大宫女,又成了太上皇的贵人,一路扶摇直上成了皇后,成了今日的太上皇后。
亦或者是这位贵不可言的贵人还记得当年的约定,真的保了她后半辈子都荣华富贵,让她得以舒舒服服地留在宫里颐养天年。
芬姑姑见嬿婉不避讳她还在微末之时的旧事,自己也就不再那么小心,真心感叹道:“奴婢当年瞧太上皇后娘娘就觉得娘娘非是池中之物,说不得奴婢的后半身就应在了娘娘的许诺上,果然娘娘是‘一遇风云便化龙’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嬿婉微笑道:“芬姑姑好记性,姑姑能如此高寿是喜事,好生养着吧。”
“哎,哎,”芬姑姑眉开眼笑,得了太上皇后娘娘这一句话,她再往后的日子,自然也是安享富贵安稳的,“奴婢都是沾了娘娘的福气才有今日,娘娘福泽深厚,长命百岁。”
嬿婉只笑一笑,又令人扶着芬姑姑回去歇着,自己往从前住过的屋子里去。
旭姑姑这才晓得这位宫中最尊贵的主子竟然是从她们四执库里出去的,又惊又喜,见嬿婉往后院去了,连忙又小心殷勤地跟着伺候。
岁月荏苒,斗转星移,旧时的屋子自然也与从前不同了,尤其是嬿婉掌宫权后待宫人多宽和怜惜,四执库中宫人的日子也比从前好过些,光是被褥就厚了许多。
只是不曾推到了房屋重盖,房中的梁柱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