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他已经朦朦胧胧地理解艾德斯坦纳言语中的重点。
全世界几乎只有斯奈克玛集团热衷于在战斗机发动机上使用引射式喷口,以损失一些低空性能为代价降低发动机重量。
但似乎又有些牵强。
毕竟只是个喷口设计而已。
一样又能说明什么?
“没错。”
艾德斯坦纳回答道:
“其实我也很难解释自己怎么会有这种想法,但无论如何,我刚刚联系了斯奈克玛集团,询问他们是否有关于华夏第三代涡扇发动机任何相关的资料。”
“而那边给我的回答是,华夏人在大约10年前,以CFM56作为核心机,启动了一个对标F110发动机的第三代涡扇发动机项目,最初他们甚至试图从斯奈克玛寻求一些技术帮助,但很快,由于我们和华夏之间的关系转冷,就没有了后续的消息。”
“所以你认为……”
达索微微皱眉:
“华夏人用了十年时间,就把一台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装到了量产型飞机上面?”
他虽然没有直接说出口,但那个表情显然是不太相信——
CFM56说起来还是美法联合研制,就这样,斯奈克玛在其基础上研发一种中推都已经花费了差不多20年时间,最后还有不少零部件需要依赖美国才能生产。
反观华夏人拿到的CFM56资料都是不知道几手的,从零开始10年时间鼓捣出一种对标F110的大推?
玩呢?
“不是我认为……”
艾德斯坦纳摇摇头:
“我也觉得这不太现实,但这四台发动机显然不同于目前世界上的任何已知型号。”
“如果是俄制,那完全没有专门更换一种尾喷口的任何必要,而且根据萨基姆公司那边的消息,俄国最近几年对华夏出口的发动机,几乎全都是大涵道比型号,比如PS90A和D436T。”
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达索无言以对。
“所以……你的意思是,或许华夏人手里有把CFM56量产出来的关键技术?”
“至少有这个可能性。”
艾德斯坦纳回答道。
实际上,他的整个分析过程堪称驴唇不对马嘴。
但因为错误实在太多,最后相互抵消,反而得到了非常接近正确的结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