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交付用户使用?”
后者稍稍仰起头,回忆了一下刚才在展会上的谈话内容:
“如果你指的是和猎鹰8Z一起交付给航空公司的话,那应该要等到2004年初……当然这只是他们的说法。”
“要让我估计……大概2005年之前吧。”
埃立诺教授按照欧洲这边的“常理”,在刘永全给出的交付时间基础上,又多让出了一些余量。
然后,或许是为了提高自己说法的可信度,又补充了一句:
“毕竟他们那个航发上面新技术不少,除了这个三维异形气膜孔以外,还有个取代了传统转子轴承的永磁容错发电系统……”
另一边的拉普华兹并不是搞航发总体设计的,对于这个永磁容错发电系统并没有给出太多反应。
但是波迪却猛地停住脚步,脸上露出了跟之前埃立诺几乎一模一样的震惊表情。
不过,遄达900从一开始就没考虑过使用磁性轴承,而且无论如何不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再对总体设计做出重大修改。
所以他只是张了张嘴,但最后还是没有岔开话题,而是开始默默计算起遄达900和A380的研发周期
无论如何,先把眼前最要紧的事情解决了再说。
但计算的结果,却并不是很乐观:
“我本来是想着,等SeA650交付给用户之后再观察个一两年,确定没什么要命的可靠性问题之后再做决定。”
说到这里,他有些遗憾地叹了口气:
“但是A380计划是在2005年内开始试飞,如果我们要赶上原型机竞争阶段的话,那无论如何时间都不够……”
“能不能考虑先用目前这个技术状态的发动机去试飞,等交付量产型的时候再换……”
有人提出了新的想法。
“很难。”
波迪当即摇头:
“其实技术上倒是没什么问题,但临时升级肯定要影响到客户的心理,而且考虑到中间还需要测试,也会耽误整机的交付时间,最后只会让更多人去选GP7200。”
“如果在一个型号的第一批订单当中就明显吃亏,那根据过去的经验,除非等到全新一代的产品,否则很难翻身。”
“……”
眼见短时间内讨论不出个结果,刚刚一直没有表过态的拉普华兹决定退而求其次:
“现在,遄达900至少有了胜过竞争对手的可能性,所以不管怎么说,我认为应该先和华夏方面联系,采购一批样品件,至少先拿回来测试一下。”
在所有人当中,他作为新型气膜冷却技术的开发者,态度无疑最为积极:
“如果部件级测试能够通过,后面再进行装机测试,董事会那边的阻力也会降低一些。”
“这不完全是采购量的问题……”
波迪无奈道:
“既然要找别人代工生产,那至少也要提供跟涡轮设计,还有基材相关的一部分参数,所以就算是样品件,你也得证明有足够的必要性,才能让上面同意把这些数据给出去……”
实际上,他虽然没有明说,但这就是个偏见问题——
哪怕是对于他们这些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华夏在航空领域的发展速度都是有些难以理解和接受的。
更不用说上面那些做决定的人了。
所以,就算同样是找人代工,但“找法国人代工”就比“找华夏人代工”更容易被接受。
他刚才之所以想要观察两年SeA650的情况,也正是基于这种考虑。
到时候就可以说华夏人的产品可靠性已经在其他型号上得到了验证,现在摆在咱们面前的根本没有第二种选择,不选也得选云云。
只可惜时间不等人。
“要我说……”
突然间,从房间角落里传出一个弱弱的声音,顿时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
是卢克·诺里斯。
按说他其实也属于罗罗集团的中层了,只是在这群人里面,确实显得毫无地位……
因此,猛然被这么多目光盯着,差点让他忘记了怎么呼吸。
“呃……我是想说,如果只是少量样品的话,或许可以通过西罗公司,把这件事情的敏感程度降低一些……”
“西罗公司……”
拉普华兹眼神中露出了一丝茫然:
“他们不是只负责维护保养,还有培训和联络么?”
“最开始确实是这样的。”
诺里斯回答道:
“但我刚才想起来,他们前两年提交过一份报告,里面提到过空客A380的发动机选型问题跟华夏市场的关系……”
“Ah?”
波迪和拉普华兹面面相觑。
照理来说,这种报告如果真的很重要,那他们俩肯定应该看过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