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这个提议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阵阵涟漪。
会场中的专家们纷纷开始计算和讨论,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张荣乔快速翻阅着资料,突然抬头问道:“常院士,你的方案中提到了中转站可以为探测器提供燃料补给。具体是哪种推进剂?如果是传统的化学燃料,补给效率恐怕不高吧?”
“问得好。”常浩南赞赏地看了张荣乔一眼,“现阶段,包括未来较短时间内,我们仍然那计划使用液氢/煤油/甲烷和液氧作为标准推进剂,但同时也在开发更高效的核热推进系统……实际上,这正是空间核反应堆技术的另一个应用方向。”
他调出一张新型发动机的示意图:“这是一种基于核反应堆热源的磁等离子体动力推进器,比冲可以达到3000秒以上,远超传统化学火箭。虽然推力不大,但非常适合深空探测任务……当然,目前还只是概念,距离实用化产品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会场再次响起惊叹声。
这种推进技术如果成熟,将彻底改变深空探测的游戏规则。
并且,经过今天的事情,再也没人把常浩南口中“概念”和“很长一段距离”之类的话当真。
顾印东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会儿,突然问道:
“成本呢?这样一个宏伟计划,预算恐怕是天文数字吧?”
常浩南早有准备:“确实不菲,但并非不可承受。根据初步估算,整个中转站系统的建设费用大约相当于我们过去十年载人航天投入的总和。但考虑到它将同时服务于月球和火星计划,实际上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
他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
“更重要的是,中转站建成后可以开展商业化运营,比如为其他国家的深空探测任务提供补给服务,或者出租科研舱段……某种程度上,也有助于将其它国家的航天航天产业与我国进行绑定,我想上级领导会愿意看到这样的趋势。”
孙燕来局长一直静静聆听,此时突然开口:
“常院士,如果后续上级同意采纳你的方案,最快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实施?”
常浩南胸有成竹:“核反应堆技术已经成熟,随时可以转入工程开发阶段。如果决策迅速,我们可以在明年启动缩小版验证项目,3-5年内建成初步功能的中转站,十年内完成完整版建设。”
会议室里突然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意识到,他们正站在一个历史性的十字路口。常浩南提出的方案不仅解决了月球派和火星派的争执,更为华夏航天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孙燕来环视会场:“各位,我提议就常院士的方案可行性进行深入讨论……”
“……”
会议一直持续到当天深夜。
最终,与会专家达成共识:正式向上级提出建议,华夏航天采用“中转站-月球-火星“的三步走战略,同时推进多个方向的深空探测计划。
当孙燕来宣布这一决定时,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吴记和顾印东早就忘了他们十几个小时之前的分歧,共同为华夏航天的光明未来感到振奋。
会议结束后,常浩南被众多专家围住,详细讨论技术细节。
直到人群散去,他才发现周平建一直在门口等他。
“怎么样,累了吧?”周平建笑着问道。
常浩南揉了揉太阳穴:
“确实有点遭不住,不过值得。”
两人并肩走在国家航天局空旷的走廊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夜空中繁星点点。
周平建突然说道:“今天这个决定,可能会改变人类文明的进程。”
“我们只是探索者。”常浩南停下脚步,望向星空,“真正的改变,将由未来踏上这条路的每一个人共同创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