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搬运银杏树

  宋阳一家人的生活,就像上了发条的时钟,一刻不停地忙碌着。

  冬雪消融之后,他们便一头扎进了各种农事当中。

  先是精心地把杜仲树苗、金银花树苗悉心栽培到台地里,随后又马不停蹄地帮着宋军,将那些扦插成功的大叶茶苗,一一移栽进茶园。

  仅仅是植树这一项工作,全家人早出晚归,就耗费了大半个月的时间。

  宋阳的药园和宋军的茶园,规模都不算大,但他们也不着急,想着以后有的是时间,抽空慢慢拓展就好。

  等植树的事儿告一段落,宋阳找来了王岳、甄凌峰以及村里十来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

  他们一同前往山上,将之前就看中、后来因山体滑坡而歪倒的那棵大银杏树挖了出来。

  大家齐心协力,仔细地修整了它的枝叶和根系,然后十几个人喊着号子,合力把这棵大树抬到了盘龙湾,种在了院子里。

  就为了这棵银杏树,从刨挖、修剪,再到搬运和栽种,十几个人整整忙活了三天。

  这些人都是平日里和宋阳玩得极为要好的朋友,宋阳要给他们工钱,可没一个人肯要,只说让宋阳在这三天里,好酒好菜招待就行。

  他们实在想不通,宋阳费这么大劲,弄这么一棵被修剪得七零八落的银杏树栽到院子里,到底是图什么,而且都怀疑这树能不能栽活。

  宋阳自己心里也没底,毕竟为了把树搬运出来,不得不对它进行大幅度的修剪。

  看着没剩几个枝杈的银杏树,在众人用绳子牵引下,缓缓在提前挖好的大土坑里扶正,他心里也直犯嘀咕,不知道这树还能不能熬过这一关。

  没办法,只能先把泥土填好,踩实后,用四根粗壮的撑杆把树稳稳撑住,再浇上定根水,剩下的就只能看后续情况了。

  这可是愈发少见的古银杏啊,一旦成活,待到枝繁叶茂之时,金秋季节一到,那满树金黄,绝对是院子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而且在后世,一些有钱人家即便愿意出大价钱,也不一定能弄到这么一棵古银杏种到自家院子里。

  当然,宋阳种这棵银杏,可不是为了以后卖钱,纯粹就是想让自家院子变得更美观,同时也是为未来做些准备。

  毕竟选择盘龙湾,可不单单只是为了种点药材,他心里还谋划着更长远的发展呢。

  接下来的日子,一家人又开始忙碌于往田地里搬运农家肥。

  多亏了家里养的牛、羊和猪,积攒下了一大堆农家肥。

  在这个年代,农家肥可是肥田的宝贝,养牲口的好处一下子就体现出来了。

  好在田地离得不远,搬运农家肥这事儿,主要由宋建国负责。

  每天早上,他就赶着牛车,往地里拉上四趟农家肥,下午则忙着去放羊。

  宋阳、冯晓萱和王静雅呢,则负责把年前王静雅从山上搂回来,堆在田头地脚的腐殖土,均匀地撒到田地里。

  等这些事儿全部做完,半个月又过去了。

  之后,宋阳专门跑了一趟镇上,给杜春明送了些好处,杜春明答应,等肥料分配下来的时候,想办法给宋阳弄六袋化肥。

  自家的土地肥力太差,虽说往里面施了不少腐殖土和农家肥,但这些土肥的肥力释放缓慢,得经过三四年不断积攒,土地才能慢慢肥沃起来。

  今年要是想让粮食产量有所提升,就只能指望这六袋化肥了。

  好在这个时候的土地,还没遭受过大量化肥、农药的过度侵蚀,只需施用少量化肥,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宋阳相信,有了这六袋化肥,哪怕是自家的瘦地,今年也能有个不错的收成。

  毕竟去年洪涝过后,吃了连续三个月的救济粮,今年得还上,另外公粮也得按时上交,这需要的粮食可不少。

  翻过年,雪刚化,田地里的油菜花就星星点点地开了起来。

  等到天气放晴转暖,更是大片大片地盛开,漫山遍野一片金黄。

  油菜籽可以用来抵交公粮,所以桃源镇下属的各个生产队,土地到户后,不少人都种起了油菜。

  在桃源镇,随便选个方向出发,只要有村落的地方,路两边总能看到成片的油菜花田。

  有了这么充足的蜜源,宋阳那些养在石崖上、山坡林间和青沟的蜜蜂,早早地就活跃起来。

  油菜花大约开了二十天左右,又到了割蜜的时候。

  这次,宋阳没叫王岳帮忙,而是喊上冯晓萱,两人花了三天时间,收割了油菜花蜜。

  经过过滤,竟然收获了将近三百斤蜂蜜。

  王岳养在老宅的三十来群蜜蜂产蜜也不错,可他自己不太会打理,只能指望宋阳。

  宋阳花了一天时间帮他割蜜,等王岳把蜂蜜过滤好后,又叫上甄凌峰,三人一起把年前进山围猎打到的皮毛,送到镇上的收购站卖了。

  油菜花蜜虽然价格不算高,但胜在产量大,这一趟下来,卖了不少钱。

  加上卖皮毛的收入,宋阳手头的钱已经达到一万两千块了。

  小主,

  不过,像熊胆、麝香这些属于自己的好东西,宋阳没急着卖,而是留着,打算再等几年,等价格更高的时候出手。

&emsp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