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

胜脸色带上了几分绝望。

  “我没想拖累你。”

  裴清策呵呵:“捷径走不得,明明你知道赵尚书是个怎样的人,却还是要接他递过来的橄榄枝,借着他的托举往上爬,你爬得倒是够高,可你得的一切都是抢了别人的功劳,一切犹如空中楼阁,如今一清算,所有的付出都化为乌有。不光自己倒了大霉,还要拖累旁人。我娘若是在天有灵……”

  “你闭嘴!”顾胜也知道父子二人的关系很可能瞒不住皇上,但他也不想主动暴露。

  被查出来了,不认也得认。

  可没有主动往死路上走的道理。

  “我对不起你。”他也是像儿子那样一步步走到的如今,读书多辛苦,他心里很清楚。

  好歹他还享受了这么多年富贵,儿子却刚刚考中就要丢了头上的乌纱,还有可能被连累到有牢狱之灾。

  “如果早知道,我一定不会做那样的选择。”

  “后悔了?”裴清策一脸好奇,“你不是一直觉得自己没有错么,还想要我复刻你的老路来着。”

  顾胜一脸羞愧。

  裴清策蹲下身:“如果你愿意老实交代,我可以帮你求情。当然了,你犯的罪名太重……”

  顾胜眼睛一亮:“我说!我把我知道的都说出来。”

  到了刑部天牢,几乎不可能翻案,但凡做过的事,皇上想彻查,就没有查不出来的。

  主动认罪,若是还能交待出没查出来的案子,就能重轻发落。

  顾胜干了些什么,他心里很清楚,如今他只求能活下去。

  裴清策是有本事将他的供词送到皇上面前,那他真的有可能捡回一条命。

  看顾胜这般欢喜,裴清策微微皱眉:“我以为你要考虑一下。”

  “我这也是为了你啊。”顾胜苦笑,“如果皇上能看在我爽快认罪的份上从轻发落,不牵连旁人……”

  这个“旁人”,指的是裴清策。

  裴清策面色有些复杂。

  他对这个父亲没有好感,从小就知道母亲之死是父亲所害,更知道他几次差点读不成书都是父亲不管他的结果。

  当初在淮安府,他明明文采斐然,却低调行事,生怕被人注意到,除了怕被同窗陷害针对,最怕的是被赵氏报复。

  裴清策没有守在那里看顾胜认罪,审案的和犯罪的人若是有亲,必须得回避。外人眼中两人没关系,但皇上知道二人是父子。这时候裴清策得懂事。

  夫妻俩离开时,顾胜的目光落在沈宝惜的肚子上,久久不肯收回。

  *

  顾胜的案子前前后后审了四个多月,从春天到夏天,再到初秋,总算是尘埃落定。

  赵尚书赵柏林收受贿赂,买官卖官,在朝堂上不择手段排除异己,最重要的是,十多年前江南水患,处理此事的人是赵尚书一个妹夫,此事中百姓死亡几万,二人一起贪墨银子数十万两,也正因为没有及时送上粮食和药材,才害百姓死伤无数。

  赵柏林被夺了官职,判了秋后问斩,许多和他走的近的官员也纷纷被判秋后问斩。

  值得一提的是,身为赵柏林的女婿,短短二十年不到,就从一介白身变成四品官员的顾胜却在一大堆错综复杂的案子中捡得一条命,被判了流放。

  一同流放的还有赵尚书和此次案子中的其余官眷。

  上上下下加起来,足有六百人左右,颇为壮观。

  *

  顾胜离京那日,裴清策还特意去送了。

  如今被发配的这些官眷,大多数人的罪名都很重,是皇上格外开恩,才让他们留得一命。

  出城门时,前来送行的人不多。

  有些人不敢明着送,选在头一日夜里去辞别,或者悄悄收买押送的官兵。

  裴清策站在路旁。

  顾胜看着身长玉立的儿子渐渐靠近自己,秋风一吹,他眼睛顿时落下了泪来。

  “清策……你不该来,你糊涂啊。”

  裴清策站在他面前:“此一别,日后大概再也见不着了。你保重!”

  他不会管顾胜的死活,比如当年他从小挣扎着长大,顾胜却从未伸手帮他一般。

  顾胜连连点头,哽咽到说不出话。

  赵氏心情格外复杂,她一身囚衣,不施粉黛,头发凌乱,看着比往常苍老了不止十岁,此时她还搀扶着一个人,正是曾经风光无限的尚书夫人。

  母女俩知道裴清策的存在,从来就没把这人往眼里放。不然,裴清策也长不大。

  第86章 相劝赵尚书风光时,有不少门……

  赵尚书风光时,有不少门生故旧,尚书夫人无论在哪儿,旁人都会给几分薄面。从未想过有天自己会如丧家之犬一般被人撵着走。

  从牢房过来这一路,尚书夫人已经吃足了苦头,脚底板都磨起了泡。接下来还有几千里的路要走,而且京城里的路算是最好走的一截……这截路她都走得特别艰难,完全不知道接下来要怎么办。

  母女俩都不觉得自己能磨到地方。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