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688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三塑强汉> 第493章 郁闷二高(2)

第493章 郁闷二高(2)

  知道了徐州兵马分三路来袭,娃娃兵们马上就给赵谦出主意。

  利用青州治安军人数众多,徐州兵马只有骑兵不足万、行进速度必然缓慢的优势,就搞人海战术,一举用拒马、地刺带包围吕布、臧霸两路兵马。

  如此,不仅能防住数千并州狼骑,还可以利用对方着甲将士极少的特点,直接用弓弩歼灭对方。

  当然,这样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逼降对方,为马上就要占据的徐州增加人口。

  只要围住了,就不担心对方不降。

  因为这样的包围圈,根本就没有突围的可能。

  吕布一路有数千并州狼骑,那就用拒马围;臧霸一路全是步卒,那就用地刺带围困。

  敌人也不傻,发现被围得连一丝缝隙都没有,而且还无法面对面厮杀时,除了投降,还能做什么?

  若是不投降也行,你们就在包围圈里饿着吧。饿你三天,恐怕连自杀的力气都没有了。

  当年北海黄巾军不就是这样包围住萧建的萧家军,饿他们不到两天,也就投降了。

  利用人多势众,尽可能包围对方、迫降对方,从而让大汉少损失人口,已经成了训练营中那些娃娃的执念。

  为什么会如此?

  因为大帅给他们讲课时说过,经过伤寒大疫和黄巾之乱,大汉从巅峰时的六千五百万人口,已经下降到了目前最多四千万人口。

  如果加上隐藏在山中的流民、山民、匪寇等,以及很多世家大族瞒报的人口,估计也到不了五千万。

  而大帅要想征讨四方,十年内把大汉疆土扩张至少两倍,计算下来,至少需要大汉有一亿五千万人口。

  蔡成的话,娃娃们听进去了,也形成了执念。

  他们在训练营中对抗演习时,绞尽脑汁、想方设法也要包围对手。

  在崂山、蒙山、沂山、平原国、乐安国……,每一处山地、平原、丘陵处的对抗演练,都有过包围对手的战例。

  大帅说过:护民军不仅兵器远强于当前的大汉,而且最重要的是人多。

  人多怎么办?那就想办法打围歼战。

  可对抗演练,双方的人数都差不多的时候怎么办?那就学习白起的长平之战,利用地形地势,同样打围歼战。

  所以,在训练营中,只要是对抗演练,只要是沙盘推演,“围歼对方”,必然是对抗双方的第一念头。

  直到后来发现谁也围歼不了谁之后,围歼入营不满一年的新兵,就成了两年兵、三年兵的最大乐趣。

  所以,听到徐州兵马再次来犯,赵谦身边的亲兵,第一反应就是全部围歼。

  赵谦认真听取了这些娃娃的意见,发现还真有条件时,毫不犹豫地做出决定:围歼吕布和臧霸。

  而陈登一路,只要他们进入山区,利用地形地势,同样予以围歼。

  陈登发现不妙逃跑时,又是王勉等一群亲兵,提醒追得最快的第一军军长黄水,然后由黄水授权王勉指挥,在高顺、高览和何山三人赶到驺县时,陈登已被活捉了。

  这件事过后,虽然王勉直接被郭嘉任命为军团副参谋长,又把作为亲兵的娃娃兵,都安排到各军、师、团任参谋长、参谋等职,但还是给高顺、高览两人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阴影。

  进入徐州后,五万征东军团就被拆散了。

  两万人退役转为治安军,分别进入驻兖州和留在徐州,开始推广新农体系;

  一万人由高览率领,留在徐州大江沿岸驻守,防御江东;

  高顺、王勉两人则率领余下的两万征东军团进入汝南,征讨汝南袁氏。

  攻伐徐州,高顺、高览两人没捞到任何战功,那是人家乌桓军团的战功;

  围歼吕布、臧霸、陈登三支兵马,同样没有高顺、高览的战功。

  现在高览已经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意味了。

  难道扬州兵马敢过江来犯徐州?

  既然不敢来,高览再无战功可拿,只能天天……

  而高顺率军讨伐汝南,本以为能有战功,谁知道战功又被乌桓军团给取了。

  而他们围住汝阳时,也接到了征南军团传过来的通报:

  征南军团不仅在京都城下有小平津关和孟津关的战功,在南阳又是快速攻城,又是长途奔袭取襄乡、樊城,仅用十几天,便横扫整个南阳郡,完败袁术十万兵马。

  这样的战果,用战功卓着来形容也不为过。

  何况,此时张合还亲自率兵在追杀袁术的三万残兵。

  而且毛童告诉高顺和王勉两人,乌桓第一军入南阳的方向,恰是方城夏道之官道,而且这条路线是张合在京都时就指定的。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张合在南阳的一系列打法,早在京都就已经制订好了计划,并得到了兵部的批准。

  可他们征东军团呢?

  两万人还没入汝南,原来制订的作战计划全都作废了。

  袁、许、丁三族联军,五万余龟缩于汝阳,还没等高顺动手攻城,结果就有私兵打开了城门,投降了。
<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