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去秦岭

  山洞里的寒号鸟也增加了二十多只,它们已经被喂熟了,只要有人经过洞口,就纷纷从洞里滑翔出来,扒在拦住洞口的铁丝网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之前从山里弄回来的崖柏,现在也长得生机勃勃。

  就连那棵一直没动静的古银杏树,也从锯断的枝丫上抽出了新枝,总算是栽培成活了。

  整个盘龙湾的院子里,处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团团和跳跳呢,木竹林的竹笋采完后,不再只待在那片竹林。

  或许是因为宋建国经常领着它们去放羊,在山里晃悠得多了,它们自己会跑到山里找竹叶、草叶吃,偶尔还会刨竹溜子解馋。

  宋阳养在瓦缸里的竹溜子,就被它们偷吃了,结果瓦缸也被弄破,反倒多了几个可以栽兰草的花盆。

  不过,惦记着宋阳每天给的瓶瓶奶和蜜渣,傍晚的时候,两只熊猫会自己从山里回到仓房。

  好在它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吃竹子和睡觉,通常不会走得太远。

  村里人都知道这两个活宝,在附近山里看到了,也不会去打扰,都已经见怪不怪了。

  当初才十多斤的小家伙,现在都已经长到一百多斤了。

  见到宋阳,它们还是喜欢扑过来,但这体重宋阳已经承受不住,只能躲开,偶尔被扑倒,也只能陪着它们在地上翻滚玩耍。

  休息了三天,牵着宋澈的小手在院子里学走路的冯晓萱闲不住了。看到宋阳在逗弄院子里蹦来跳去的羊羔,就走了过来:“阳哥,接下来有啥打算呀?”

  农活忙得差不多了,就等着秋天收获,难得有了空闲时间。

  宋阳回头看了眼冯晓萱,伸手捏了捏宋澈胖嘟嘟的小脸:“又想往山上跑啦?”

  他太了解冯晓萱闲不住的性子了,这个时节,除了进山采药,好像也没别的什么事儿可做。

  冯晓萱把孩子抱起来,在宋阳旁边蹲下:“我是觉得,家里的事儿爸妈能管好,咱们也不能就这么闲着呀,能多挣点就多挣点。”

  宋阳点点头,看到那只被他逗弄的羊羔闷头朝他撞过来,便握拳迎上去,抵住羊羔脑袋把它推开:“我看了,咱们水塘里养的那几条鱼适应得挺好,应该能适应这水塘的水质。

  我打算去多弄些回来养着。要不这样,明天你跟我一起,咱们去大湾再抓些鱼回来放到水塘里,然后进山采药……”

  “好呀!”冯晓萱也意识到了这些鱼的价值。

  冯安来盘龙湾看望冯晓萱的时候,宋阳特意从水潭里捞了鱼,想让这位大厨品鉴一下口感。

  冯安尝过后赞不绝口,说这鱼其实就是雅鱼。

  雅鱼可不只雅安有,嘉陵江、沱江、岷江等流域都有分布,只是雅安的雅鱼因为有高山雪水滋养,显得更为特别。

  但宋阳养的这些鱼,肉质的细嫩鲜美程度也相当不错,确实值得多养一些。她明白宋阳的想法,自然全力支持。

  “对了,也不知道你哥是咋想的,都这么久了,一点回音都没有!”

  村里小学开春后就动工修建了,选址在石河子村的皂角树场子,把之前的知青房拆了,还拓展了周边的位置,连着皂角树场子的一半面积,建起了一座两层小楼,一共八个教室,另外还盖了三间房,给教师解决住宿问题。

  到现在,学校的主体建筑和围墙都已经建好,正在铺设操场。

  说是操场,其实也就一个篮球场那么大,两边立了两个篮球架子。

  眼瞅着学校马上就要完工,下半年就能招生,进入正常教学了。

  宋阳问过杜春明,说是老师还没找好。

  冯安来盘龙湾的时候,宋阳得知冯启亮拿到了教师资格证,正在县城小学实习,工作还没定下来。

  宋阳觉得他挺喜欢山里生活的,就让冯安问问冯启亮,愿不愿意来村里小学教书。

  虽说条件差点,但好歹是正式教师,比民办教师强多了。

  要是来了石河子村小学,他肯定是主要负责人,辛苦几年做出成绩,以后往上评选也容易些。

  可冯安回去都一个多月了,一直没个消息。

  冯晓萱摇摇头:“我也不知道冯扯扯是咋想的,管他呢,想那么多干啥,他都那么大个人了,有自己的主意。”

  宋阳微微一笑,也不再多说什么。

  他又一次把撞过来的小羊羔推开,抱着宋澈回了屋子,开始准备明天捕鱼要用的东西。

  第二天,两口子早早起床,背着蒙了油纸袋的背篼,提着猎枪,带着猎狗,直奔大湾而去。

  一路上平平安安,到了大湾,他们直接用竹篾编成的网兜,在那些有活水翻滚、能看到鱼游动的浅水塘里捞鱼。

  大的鱼捞出来穿成一串,准备带回家吃,小的就留着做鱼苗。

  就这样,大大小小捞了好几十条鱼。

  宋阳相信,要不了两年,这水潭里有了这些鱼苗,就会满是雅鱼。

  傍晚,小两口回到盘龙湾,意外地发现许久没露面的彭世文教授,和他一同前来的,还有七八个比宋阳稍大些的年轻人。

  小主,

  这帮人正在竹林里围着挂在树上的团团、跳跳,热烈地讨论着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